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大熊猫害怕“熊猫人”吗?为了让你们繁衍后代,饲养员操碎了心

来源:物种日历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近日,一组“熊猫人”工作的图片走红。为了避免熊猫幼崽对人类产生依赖,工作人员需要穿熊猫外形的套装接触熊猫,必要时还会将大熊猫的粪便和尿液气味抹在衣服上,以达到更好的“仿真”效果。这年头,照顾个小熊猫崽真不容易……

图片

熊猫人和熊猫,工作人员辛苦了 |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片

熊猫娃:原来我长大后就长这样!|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然而,不只是养娃阶段让人操碎了心,待这些娃长大后,它们谈情说爱也让人们发了愁:熊猫交配困难,这导致熊猫的繁殖率很低。中国香港海洋公园内的两只大熊猫“盈盈”和“乐乐” ,历经九年时间,才终于自然交配成功。当时这个好消息甚至漂洋过海,登上了崔娃的《宅家每日秀》……

图片

第一次取得胜利!| South China Morning Pos

为什么圈养大熊猫交配很困难?传说由于熊猫繁殖率很低,种群数量持续减少,所以才变成珍稀动物。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图片

圈养大熊猫交配咋这么难?

大家有这样的印象,多半跟大家都是在动物园里见到熊猫有关。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首次实现了人工饲养条件下熊猫繁殖后,很多动物园也有了自己的大熊猫宝宝。但是圈养条件下,大熊猫的繁殖的确很困难。主要原因有这些:

生活环境不适

野生动物,最适于它生活的,莫过于它的原生环境,包括气候、植被、地形等许多因素。就好像人改变了生活环境也会水土不服一样,“圈养”改变了动物本身的生存习惯和生活规律,动物感到不适,对于动物的行为必然会产生影响。

图片

圣地亚哥动物园里的大熊猫 | Ajay Suresh / Wikimedia Commons

圈养的熊猫身体素质较差

大多数野生动物的交配,只在发情期可以实现。对于它们来讲,交配和繁殖,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需要花费一年甚至数年的时间积累营养,就为了在进入发情期、交配期时能处于巅峰状态。

但圈养条件下的熊猫,尤其是公熊猫,身体素质比较差。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

第一是公熊猫无法完成本交(自然交配)。对于四足行走的大型动物,两足站立完成交配动作并不容易,对于熊猫来讲难度并不亚于智人来个托马斯全旋。平时运动量小,体质较差的个体可能就无法完成交配了。

图片

四川卧龙的大熊猫 | Chi King / Wikimedia Commons

第二,公熊猫如果体质较差,就会影响身体其他的机能,导致精子质量差、活力不足以及数量少等问题;即便能够交配成功,小蝌蚪们可能也完成不了自己的使命。

野生大熊猫每天的运动量是非常大的,为了寻找食物可能会行走数十公里陡峭的山路,而圈养熊猫活动区域就非常小了,而且大多是平地,虽然有些机构为熊猫布置了爬架、岩石,但熊猫在这种环境中的运动量和在野生环境中是无法相比的

图片

法国Beauval动物园的大熊猫 | Thesupermat / Wikimedia Commons

难以交流的爱和婚姻包办

人工授精和人工育幼的个体,本身的身体素质就会更差一些。而且别忘了,交配可是一种社交活动。现在圈养熊猫中,为了提高幼崽的成活率,有相当数量的熊猫都是人工授精,并且在出生以后就从母兽身边带走,由饲养员进行人工育幼。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熊猫,在与同类交流时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不会唤起或者回应对方的爱意,又或者交配时雌性熊猫又不愿配合、难以让雄性熊猫插入。

在野生状态下,熊猫求偶经常会是“娘选郎”,这也算自由恋爱吧?英国动物学家露西·库克在《关于动物让你意想不到的真相》一书中也提出类似看法:

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发现,在野生条件下,母熊猫们会爬到树上叫,几个公熊猫在树下争夺母熊猫的注意力,幸运儿就是获胜的公熊猫完成交配。但在圈养环境下,大多数情况会变成由管理人员决定的“包办婚姻”,两只熊猫互相不来电,饲养员干着急也是没用。

图片

“哪怕是张曼玉、林青霞,如果没有真正的爱情……” | Zairon / Wikimedia Commons

你们看我谈恋爱,使我压力很大

另外,游人的干扰可能也是熊猫繁殖困难的一个原因。对于一种生活在山间竹林中、过着隐士一般生活的动物,成百上千蓝星两足兽的喧嚣可能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了熊猫不愿意交配。比如中国香港海洋公园的两只熊猫,经过9年尝试均未能有子女降生,但中国香港海洋公园因疫情关闭不久后,就传出了交配成功的喜讯,也许和没有游人打扰有关。

图片

野生熊猫健壮得很

上边说了那么多圈养熊猫“交配难”的情况,熊猫这个物种是不是真的本身就有问题,要被自然淘汰呢?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一百年》一书作者亨利·尼科尔斯认为,大熊猫并非一个孱弱的物种:“它们所存在的时间已有几百万年之久,比现代人类存在的时间还要更久一些。熊猫从事性爱的方式跟我们的确不太一样,但是没有理由认为它们的生殖方式会比我们的更低效。”

图片

大熊猫其实不是一种“禁欲”的动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殖了许多大熊猫 | Pavel Špindler / Wikimedia Commons

很多学者在观察野生熊猫都发现,野生熊猫的身体健壮、行动敏捷、感官灵敏,繁殖也并不困难,露西·库克在书中也写到“公熊猫得以在一个下午跟母熊猫交配40多次。”所以是在圈养条件下的复杂原因,导致熊猫交配繁殖困难。如果熊猫真的是一种呆头呆脑、连繁殖都困难的动物,那早就被自然淘汰了。

图片

圈养熊猫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圈养熊猫交配繁殖困难的问题,饲养员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方法。

首先就是改善圈养熊猫笼舍环境,合理布置运动场,提供给熊猫岩石、栖架、树木等可供攀爬的物体,在运动场内布设合理的坡度,有条件的还增加水池。另外在笼舍的设计时给熊猫在压力过大时躲避游人注视的场所,减小熊猫承受的压力。让熊猫能够有一个更加接近原生环境的“家”。

图片

“今天不想见客。” | jetsun / Wikimedia Commons

其次,为熊猫提供合理的“菜单”,让熊猫“伙食”的配比更加科学,并且改变喂食的频率。以往动物园饲养往往在固定时间饲喂,但野生动物进食的时间并不固定,什么时候有饭什么时候吃,而且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些动物园就模拟这些特点,还原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

另外还会引入丰容。丰容是一个为圈养野生动物缓解压力的重要工作,科学的丰容能让动物的身体状况更好。比如一个轮胎,一块木桩子,对于长期生活在固定环境下的熊猫来说,就会成为新鲜的玩具,有新的玩具会让它非常的高兴。

还有,要教会熊猫幼崽们如何“社交”,饲养员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让熊猫娃娃们了解如何与同类相处交流,中间不乏有非常奇葩的方法。2013年3月10日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五岁半的雌性熊猫科琳在发情期不配合交配,饲养员非常着急,后来有一位饲养员灵机一动,给科琳用电视放了其他熊猫交配的录像,之后科琳顺利完成本交。科琳观摩学习的照片,被《时代》杂志选为“2013年最令人惊奇的照片”。

图片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幼崽 | Joshua Doubek / Wikimedia Commons

我倒是很好奇,熊猫不能分辨色彩,它会觉得自己在观摩“黄色”吗?它看到的是不是很多黑色和白色的区域在动呢?又能不能分辨影像里的是另外一只熊猫呢?

昆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它们的数量几乎占到了地球上所以物种的五分之四还要多,可以说我们的地球简直是一个“昆虫星球”。

作者:二猪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果壳(ID:Guokr42)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图片

图片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