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为了记录最平凡的珍稀动物,我给河蚌写了一本书

来源:物种日历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河蚌,一类我们熟知却又陌生的生物——多数人称它们为蛤蜊或者 “嘎啦”,认知它们的方式是煎炒烹炸。

中国是世界上蚌目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河流、池塘与水田之中都能见到河蚌的身影。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看似极常见的河蚌,却是地球上最濒危的动物类群之一。

从年幼时,我就十分好奇家乡河边的蚌壳是什么物种。这个问题埋藏在我心里,数十年后我终于得以编写一本中国淡水双壳类图鉴,亲自解开这个疑惑。

图片

三角帆蚌Sinohyriopsis cumingii,多用于珍珠养殖。这张照片是作者在江西寒冬枯水时拍摄的 | 郭亮

最平凡的珍稀物种

我最早和河蚌的接触,起源于一个挚友——住在长江流域边的叶茂先生。我们同为博物爱好者,时常相互交流。某一次,他给我带了两枚厚重的蚌壳作为礼物。厚重的外壳,坚硬而带有丝绸的光泽,表面布满瘤状突起——这么奇特的蚌壳,超出了我的认知中的河蚌,从而开启了我寻找河蚌的未尽之路。

叶茂先生如何关注到河蚌的呢?叶茂先生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在湖北的汉江边上采集河蚌。当时他还没意识到,长江是中国河蚌多样性的热区,因而河滩之上遍布奇形怪状的河蚌。而数十年后的今天,汉江边上似乎连蚌壳的遗迹都难以遇见。

这些年,叶茂先生一直在收集河蚌标本,也为我制作河蚌图鉴积累了诸多宝贵的资料。好在,河蚌不像鱼类、鸟类和昆虫,它们就算灭绝,也会留下坚硬的贝壳埋藏在河床里,保存上千年至上万年之久。

图片

鄱阳湖岸边的多种河蚌 | 郭亮

想要进行河蚌的梳理和分类,首先就要获取标本进行对比。对我而言,寻找河蚌并非易事:我是一个昆虫爱好者,山地丘陵的森林是我最为熟悉的环境;而大部分河蚌栖息于有一定流速的河流与天然的湖泊中,掩埋在河床的泥沙和卵石里,很多种类还生活在一定深度的水下。我又不会游泳,更是雪上加霜。

工作闲暇之余,我开始查阅资料准备方案。我上某购物软件寻找采集工具,回忆起儿时河边采集田螺用的蚌耙,这是绝佳的调查利器。不过,河床环境很复杂,有些是泥沙,有些是岩石构成的,岩石会卡住蚌耙。在蚌耙也无法使用的地方,我就等河流湖泊的枯水期,水位退了再走下去寻找、摸索。

图片

巨首伪楔蚌Pseudocuneopsis capitatus,原本广泛分布长江流域中下游,现在种群已经极度缩小到只有某些支流中能见到 | 郭亮

鄱阳湖成了河蚌坟场

阅读过众多文献资料,我锁定了江西、湖南这两个河蚌大省作为采集地点。江西的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水网密布,是河蚌的家园,我便制定计划准备出发去看看。

2019年是一个厄尔尼诺现象年,11月底的江西白天温度依然有25℃左右,排历史第2高位。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江西的鄱阳湖畔,这里经历了历史极值的旱灾,19年的旱季来得早,去得也晚,鄱阳湖从七月便步入枯水,这对于河蚌是灭顶之灾。

图片

鄱阳湖遍地铺着洞穴丽蚌Lamprotula caveata的壳 | 郭亮

干枯的河床之上,躺着数以亿计的河蚌躯壳。

虽然有些河蚌能用斧足挖掘,躲进河床的泥沙中蛰伏起来,但并不是所有河蚌都能做到。那些穴居的河蚌,更是直接被“送走”。例如橄榄华蛏蚌与龙骨华蛏蚌,它们穴居在河床中,两片外壳并不能良好地闭合,旱季一来它们就会迅速脱水。丽蚌属物种也是如此,它们拥有坚硬厚重的外壳,这虽能保护它们免受天敌捕食,却也让逃脱变得更加困难。大多数的河蚌都会深陷泥沼,但即便是潜入泥中,它们也会在烈日照射下被活活闷死。

图片

橄榄华蛏蚌Sinosolenaia oleivora,枯水使形态高度适应穴居的它们无法逃脱 | 郭亮

河蚌尸体成了鸟类的食物,前来观鸟的人们面露喜色,我们却只感受到死亡的气息。最令我们绝望的是,一些罕见的物种连壳都找不到,它们可能在更早之前就消失了。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不是在找河蚌,就是在找河蚌的路上。在极短暂的睡眠时间中,我们就连做梦都在寻找它们,但是一些物种仍然没有露面。

为逝去的河蚌留下记录

中国有数不清的河湖,寻找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之后更多人加入我们,从研究飞蛾的博士到甲虫专家、鱼类学者和田螺博士,还有渔民与因疫情失业的工人,还有小学生、大学生——不论职业和年龄或地域,大家都在帮助我。后来我发现,鄱阳湖是最好寻找河蚌的地方。湖南的洞庭湖、广东的珠江、云南的澜沧江和盈江、黑龙江,都没有“河蚌的坟场”鄱阳湖那么容易,有些地方甚至连河蚌的空壳都见不到。

搜寻了众多的河蚌标本后,我开始画它们,用最原始的线稿方式,这样可以突出它们的形态特征,便于鉴定识别。因为我是昆虫爱好者,我知道,了解形态学最好的方法,便是把它们画下来。

图片

作者绘制的河蚌的线稿 | 郭亮

随着人类的开发活动,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河蚌这一类群也面临着重大的打击。20 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淡水双壳种群明显消退,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河蚌类就有200种濒临灭绝。Bogan(1998)指出,北美洲曾记录河蚌297种,至1993 年有19种灭绝,到1998年灭绝数达到35种。

图片

多瘤尖丽蚌Aculamprotula polysticta的罕见生态照片,这个物种之前从未有人拍摄过生态照,它们的活体和死去的贝壳都很稀少 | 郭亮

大部分河蚌生活史复杂,生命脆弱,发育周期较长,使得它们成为最难以恢复和保护的动物类群之一。截至2008年,全世界已知有37种河蚌灭绝,168种接近灭绝、极度濒危——而真实的数字还会远大于此。了解河蚌越多,我就越感到无奈,再不争分夺秒记录它们,将来这些河蚌的存在,可能都成为了传说。

随着时间推移,终于迎来了这本书的出版。到出版社看稿那天,我和编委组的成员激动得睡不着觉,可能是因为我们投入了无数的努力与心血,也可能是因为投入的结果终要呈现。打样开始几天前,我做了一个梦:不知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代子孙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会惊奇地说,原来我们江河里有这么多奇怪的贝壳啊!

《河蚌》不是一本菜谱,而是一本中国河川的默示录。

作者:郭亮

编辑:pee pee shrimp

图片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