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海信2021年关键词:技术与产业出海

来源:环球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小艾】1月18日,海信2021年营收数据出炉:营业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历史新高;海外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33%;海外收入占比42%。

“在疫情带来的种种不确定中,海信坚持长期主义与对产品和技术的追求,进行全球化布局与发展,最终实现了可持续增长。”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少谦说。

走向“大头在海外”

早在2006年,海信就提出“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现在这一目标正在照进现实。数据显示,2021年海信海外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33%,占整体营收42%。也是在这一年,海信的国际化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2021年,海信海外的自主品牌收入占比已突破80%。

对此,贾少谦坦言,海信海外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与海信这几年连续成功的海外并购密切相关。

在过去的3年中,海信海外并购迈出三大步,并购日本东芝电视,并购欧洲厨电巨头Gorenje,控股全球汽车空调巨头日本三电,成为世界产业并购市场最活跃的中国企业之一。更让行业关注的是,海信的这些并购对象,无一例外都在收购之后迅速走上了扭亏之路:2018年海信并购日本东芝电视之后,在不被市场看好的情况下,仅用了15个月就扭亏为盈,结束了其连续8年亏损的历史;2018年,海信收购欧洲知名高端家电品牌Gorenje之后,用了18个月即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预计盈利1.3亿元;2021年5月31日,海信完成了对日本三电的收购,财务、人资、生产制造和经营团队迅速进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对三电控股生产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的全面整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海信的每一次并购都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每一次收购都服从战略发展需要。这些收购对象都有技术、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可以缩短海信在国外市场培育品牌的时间,提升速度,降低风险。”贾少谦表示。

事实证明,海信近年来所实施的每一次并购都大幅提升了海信的资本实力、扩大了市场空间和产销规模。海信收购的欧洲百年品牌ASKO,弥补了海信在高端奢侈家电品牌方面的欠缺;收购的欧洲品牌Gorenje,在捷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欧洲市场稳居第一,直接提升了海信在高端厨电业务的实力,海信干衣机、洗碗机、烤箱等产品也因此迅速壮大。

而推动“大头在海外”战略落地的根本内生力量,还是海信自身品牌的国际化、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广受认可。

对于消费电子品牌而言,没有品牌的国际化,就没有企业的国际化。近年来,海信在品牌国际化上步子大、投入多,连续赞助澳网公开赛、欧洲杯、世界杯等全球顶级赛事,走出了一条特色体育营销之路。

数据显示,从2016年的欧洲杯到2021年的欧洲杯,海信的全球知名度从37%上升到59%,海外销售收入从196亿元到预计突破700亿元,海外收入占比从不到20%达到42%左右。2021年,海信电视在中国、日本(海信+东芝)、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继续保持市场优势,其中海信激光电视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300%。

技术是确定的“护城河”

贾少谦不止一次表示,技术,是海信最坚实的护城河,也是海信在不确定中坚持的“确定”。

无论是海信激光电视专利布局数全球第一,还是中标埃塞俄比亚首都智能交通系统改善项目,再到海信发布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 画质芯片……不难看出,刚刚过去的2021年,海信加大了创新的力度、加快了创新的节奏,坚定地将产品向高端转型,产业链向高技术延伸,产业架构向高科技转移。

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投入,海信在激光电视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专利。数据显示,截至 2021年4月,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累计申请专利 1366 项,稳居全球行业第一。

曾经,国外品牌是高端电视的代名词,但现在,海信激光电视、海信ULED电视已经成为中国电视画质标杆。2021年,海信U7G全系列平板电视销售额位列国产中高端电视榜首。

目前,海信激光电视已经拓展至美国、澳洲、德国、法国、阿联酋、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并进入当地主流销售渠道的核心位置。

而在智慧交通领域,海信也没有掉队。2020年,海信交管云脑自主研发推出了行业首个交通领域的知识图谱应用,可自动发现与诊断多种交通问题,例如信号方案时段划分不合理、路口方案绿信比分配失衡、左转或直行车辆在交叉口交织影响同行、路口车道属性分配不合理等等,可大幅提升交通问题的诊断效率。并且还参与了IEEE P2807《知识图谱架构》的制定,主导了标准中知识建模、图谱隐私等模块的编写。

从最初的公交车自动报站系统、交通信号机控制系统、交管综合调度系统入手,疏导缓解交通拥堵,再到如今在轨道交通信号调度与监控、轨道无人驾驶技术等领域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海信在包括青岛、银川、西安、深圳、贵阳在内的全国多座城市的交通改善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我们的竞争力在哪?实际上还是在技术,技术产品是我们的‘铁饭碗’。”海信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陈维强说,骨子里流淌着“技术立企”的血液,海信坚信技术的力量,坚信进入每一个市场领域一定要有核心产品的沉淀。

不论在电视领域,还是在白电领域,亦或是在交通领域,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海信靠的是“技术立企”的根本信条。如今技术创新已如同基因一般渗入到海信集团的方方面面,成为海信企业文化里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在技术上,海信从不保守。”海信董事长周厚健说,对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海信一贯执着。

下一个机会是产业出海

如果说,还有哪一组数据能够看到海信的未来,无疑是B2B板块。

截至2021年,海信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用于全国169个城市;海信超声在解放军301医院、齐鲁医院等30多家三级医院开展临床使用,累计诊断病例5万多例;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200多家三级以上医院使用,挽救了2万余例疑难肝胆胰、泌尿、胸肺手术的患者;海信医用冷链产品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600个医疗疾控卫生机构提供的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的冷链安全保障。

“海信国际化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在B2B产业出海。”周厚健表示。

从仅有电视调整到家电,从仅有B2C产业调整到B2C、B2B产业格局并重,海信正在通过商用显示、智慧交通、医疗超声等B2B产品抓住产业发展机会,通过全球研发、制造、销售的布局抓住区域发展机会,这是海信看到的“新机遇”,也是海信全球化拓展的一个新起点。

“明年,海信B2B产业出海将成为更加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周厚健称,海信B2B业务阔步走出国门,是海信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集团会在人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扶持。他预计,未来海信集团的海外收入最快三年内将反超国内、占比过半。

“海信内部常讲,以技术引领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海信而言,当前看是一碗饭,长远看就是一条命,是企业远见和竞争较量的根本。我们坚信,抓住产业出海发展机会、抓住区域发展机会,这是我们看到的新机遇,也必使海信迎得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周厚健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