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海丰油占米供不应求,市场每公斤售价提升4元,农民种植水稻每亩增收300多元。以海丰4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计算,农民年增收总额在1.2亿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蔡时可
广东省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
在被誉为“南海物丰”“鱼米之乡”的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有一种牵动乡愁的大米——海丰油占米。过去,只有在节日时才能吃上一碗海丰油占米饭,而时下,油占米的种植在海丰大地已遍地开花,油占米也成为了饭桌上的常见吃食。
海丰油占米从旧时的“一小撮”田地种植到如今近十万亩的种植基地;从旧时的奢侈品到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离不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广东省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智力支撑。这群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从产业规划、良种引进、高效栽培、加工增值,到品牌创建、质量标准与安全、三产融合和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等,全方位为海丰油占米提供了全产业链服务。
新品种平均亩产增加近百斤
在海丰,油占米曾经是大米里的奢侈品。海丰油占米属传统水稻品种,种植历史悠久。但油占米虽然好吃,产量却较低。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下,大多数农民选择种植高产水稻, 海丰油占米曾一度陷入种植低潮。
“产量低,亩产只有300至400斤左右,有一段时间,很少有人种植油占米。”广东省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蔡时可说。
2018年11月,广东省农科院和汕尾市政府签约,共建广东省农科院汕尾分院。以广东省农科院汕尾分院为纽带和平台,广东省农科院和汕尾市政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农业科技合作,推动汕尾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陈建伟、蔡时可为代表的一批广东省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也来到了汕尾。
陈建伟、蔡时可都是在海丰长大的,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十分了解海丰油占米的种植情况。“家乡万亩良田是我的牵挂,将油占米发展起来是我的心愿。”以他们为核心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针对传统海丰油占米品种存在稻茎秆偏高、纤细、不抗倒、品种杂、产量低的问题,在遗传因素上“做文章”,推动品种改良,实现油占米产品“粒粒有科技”。
“我们通过引进12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试种,并从中筛选出3个作为海丰油占米的推荐栽培品种。推广的技术也带动当地工作人员对主推品种进行提纯复壮。”蔡时可介绍,广东省农科院自主育成的“美香占”“象牙香占”“象牙航香”,在海丰引种筛选试验中脱颖而出。这些品种传承了海丰油占米的品质,并具备抗病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比传统品种平均亩产增加约100斤,无论品相、质量、价格都取得突破,农民纷纷改种优良品种。
“去年,海丰油占米供不应求,市场每公斤售价提升4元,农民种植水稻每亩增收300多元。”蔡时可说。以海丰4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计算,农民年增收总额在1.2亿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科技特派员们也感到很自豪,他们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打响海丰油占米区域品牌
打响区域品牌,是海丰油占米实现产业兴旺的“重头戏”。在科技特派员帮扶努力下,成立了海丰油占米产业研发中心、成功申报海丰油占米地理保护标志产品、成功举办首届油占米产业大会……一系列打造海丰油占米品牌的举措已初见成效。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海丰油占米稻田景观画在海丰县可塘镇万亩油占米生产基地向大众展现。尤其是2020年的海丰油占米稻田景观画,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通过原创设计,运用自主育成的黄色、绿色、白色、紫色水稻品种,借助“红场”这一元素,不仅展示了海丰油占米的科技特色,还体现了海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在提升海丰油占米知名度的同时,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与海丰县政府、地方企业联合成立了海丰油占米产业研发中心,研制海丰油占米地方标准,用科技元素打造海丰油占米靓丽名片。
时下,海丰油占米已成为当地农民最喜欢种植的品种。除可塘镇的万亩油占米基地外,城东、梅陇、赤坑和梅陇农场等镇(场)均建设了8个千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产量达到520公斤。这些产地生产的海丰油占米供不应求,购买都需要提前订货。
目前,海丰已基本形成以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油占米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打响了海丰油占米区域品牌。科技特派员们也在为振兴发展海丰油占米产业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下一篇:花样中秋节,“月”享团圆夜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