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成为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充满着挑战和变数,科技创新是解决各类挑战和变数的重要手段。”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告诉《中国科学报》。
以该中心为平台,上千名中国科学家正齐心协力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困境
2015年,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193个成员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169项具体目标。
经过6年努力,到2020年12月,联合国摸清了部分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的现实情况,然而,仍有42%的指标虽有明确的计算评估方法,却缺乏监测评估数据。全球耕地的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如何?有多少人能喝到被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有多少地方政府在依照国家减少灾害风险战略通过和执行了减少灾害风险战略……这些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整体而言,由于缺少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持,无法对全球范围内约68%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郭华东说。
他表示,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导致的极端高温热浪、火灾频次增加、海洋酸化、富营养化加剧、持续的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影响增加等问题,采集科学数据,及时定量评估其状态,准确预测其未来趋势,将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从“专项”到“中心”
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我国宣布将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正在开展“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的中国科学院,成为建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早在2018年,中科院就已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地球大数据专项),组织了来自全国129个单位的1200余名专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空间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开展全球和区域多尺度可持续发展研究。
利用地球大数据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恰好是该专项的重大目标之一。郭华东介绍,地球大数据专项重点推动地球大数据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零饥饿”“清洁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六项目标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为了助力这些目标的科技实践与落实,地球大数据专项做了四件事。
“一是研制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以实现对人类活动痕迹的精细刻画;二是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系统,从数据共享、产品在线按需生产、指标在线计算、成果可视化演示方面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监测与评估提供支撑;三是利用大数据构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监测与评估;四是每年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年度系列报告,展示大数据支持《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的新进展。”郭华东说。
基于前期的科研积累和对国家优势科技资源的整合,在2020年国家提出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时,中科院已具备了中心启动和建设的条件。
“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中心什么时候建成?要建成什么样的机构?该怎么建?”接到任务后,作为地球大数据专项负责人的郭华东反复思考中心成立的目标、机制细节、人才凝聚等诸多问题。他时刻提醒自己:“时间紧迫,一刻都不能耽误。”
2020年12月,中科院组织了“建设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研讨会”,召集了来自联合国系统及国际组织、智库学界及社会组织7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心成立的意义、定位职能、体制机制、数据服务、国际合作等问题集思广益。
在这次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大数据专项的成果,经过为期一年的摸索,如今,中心的目标任务和运行机制都已经清晰。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定位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机构,是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中心、数据信息服务于技术创新中心、全球可持续发展高端智库、人才培养与培训能力建设中心。”郭华东说。
他介绍,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系统,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监测与评估科学研究,研制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系列科学卫星,建设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智库,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和培训。
目前,该中心凝聚了来自全国的研究力量,并以年轻人为主力。“做这件事不容易,光靠一个团队、一个单位是不够的。我们采取的路线是联合业内、国内专家一起做,参与中心建设的机构共有120多个。同时,我们也给年轻人以信任,给他们压担子,不少优秀成果的第一作者都是青年科研人员。”郭华东说。
此外,郭华东表示,今年10月,在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将发射全球首颗专门服务《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举办有4大类、100个案例的可持续发展成就展,并发布2021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只是一个概念,它是通过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完成的,中心成立之后,我们将继续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服务国际可持续发展,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郭华东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