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长征一直怀揣民族复兴的信仰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7月01日 T06 版)

这个夏天,仰观宇宙之大时,人类又多了个想象的支点——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3位航天员将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的时长纪录,也再次将世人的生存空间和想象边界推出了地球引力之外。

“神十二”上天后,“神十三”的航天员们也在整装待发。今明两年我国还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中国航天是中国速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00年前的中国,对现代科技连边都摸不到。

当我们要搞原子弹氢弹时,外国专家讥讽道:“在原子的领域里,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

但这些外国专家忘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就是光着脚、吃着野菜,从飞机大炮的围追堵截中绝地求生,走出了一条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这支将领平均年龄仅25岁的队伍渡过20多条大江大河,翻越20座平均海拔约5000米的山,还走出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势——夜间行军碰上没有敌情时整连整队高歌,“不知东方之既白”。这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感到惊讶,“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在科技领域的长征,也是在“卡脖子”的艰辛跋涉中开始的。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定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张纸片都不留。

“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1960年7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再次发出号召:“要下定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算的。”

面对外国专家的冷言冷语,邓稼先回答:“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我们是中国人,要走的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路。”

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为“596”,第一颗原子弹又叫争气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西部戈壁滩上空升腾起第一朵蘑菇云时,“有些外国人还不以为然,以为只不过是一个低水平的玩意儿,直到他们对大气中的漂浮物进行分析后,才感到惊讶”。

但直到1985年邓稼先去世前一个月,世人才知道这位“两弹一星”元勋的名字。他留给身边人的最后一句话仍关乎国家,“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

做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概莫于此。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两年零8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这回又有人说啦:‘中国人真神!’其实也不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中国人并不笨,外国人能够做到的,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够做到。”钱三强曾这样回忆。

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自信和底气。但要做到上不愧祖先,下不愧子孙,就必须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开始长征的第一步。

上世纪70年代初,科技人员把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第一代第一型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一号”。宇宙浩渺无边,等待中国人的探索,长征一号从此拉开了中国进军太空的序幕。而今天将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托举上天的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上天?”用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近日在中国香港演讲时的话说,“没有天上的成就,在当今世界没有话语权”。

上天,关乎国运;入地、下海亦是同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同样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下海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也被命名为“长征一号”,从此开启了中国走向深蓝的征程。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2020年11月10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第一次把3名国人送达地球的“第四极”。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国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面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让中国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一批又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托举“国运”。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天问一号团队有六成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局长曾发出感慨,“中国航天最厉害的,不是它取得的像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巨大成就,而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国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为了信仰、国家、人类,勇赴“无人区”上下求索,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路,甘作时代的铺路石,让后人走得更远——这种精神早已激荡在中国历史的长河,融入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血脉。年轻人中流传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学学革命老前辈。

担任“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结构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严开祺,当时年仅33岁。为自主研制出适合“奋斗者”号的浮力材料,在最初两三年,他和团队做过上千次实验,而因实验失败所产生的废品堆起来像座小山。

在贵州深山,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专业2014级博士生喻业钊,一年中有3个月驻扎在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基地。别人觉得在没有WiFi的深山里无聊、艰苦,喻业钊却独爱这里的宁静与自在,他在这里仰望星空,探寻脉冲星的踪迹。

“这或许能为未来的星际导航提供些许帮助。”他说。

一位曾围着冈底斯山转了约8000公里、为青藏高原湖泊“体检”的博士生告诉记者,“藏人转山转水是为了宗教信仰,支撑我们科考人转山转水的,是心中的科学信仰。”

另一位被万有引力吸引、解锁地球运行秘密的博士生说,科研就像在和全世界同领域的研究者赛跑,虽然失败、孤独、迷茫交叉随行,但“你在一个未知领域哪怕有一点突破,也都是在为后来者铺路,让人类走得更远”。

这样的答案并不让人意外,你仿佛能从历史中听到类似的声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这股精神浸润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国产航母交付海军,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复兴号奔驰至“生命禁区”……

至今,这种精神仍激励着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奋进在强国路上。

时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的丁仲礼在给2017级学生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同学,在科技领域,我们国家曾长期落后。100余年来,通过几代读书人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开始从跟跑阶段向并跑阶段过渡。我个人预估,我们大概只需要20年到30年的努力,就能过渡到领跑阶段。你还不到20岁,将是完成这个历史性跨越的亲历者和贡献者。生逢其时,何其幸运!”

以科技创新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任正非曾说,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而今,中国科技领域已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科研工作者必将面对更多的“无人区”,攻克更多的“卡脖子”难题。

无论芯片还是光刻机,摆在新一代科技工作者面前的是更具挑战性的课题,他们必须接下前辈们万里长征的接力棒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曾为当代人的“长征”指明方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

①中国桥

世界第一高桥

北盘江第一桥 垂直高度565米

世界第一长桥

丹昆特大桥 全长约165公里

世界跨度最大高速铁路桥

大胜关长江大桥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 全长55公里

②中国路

全国公路总里程501.25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4.96万公里

规模居世界第一

③中国机场

民用航空机场238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通航机场有106个

完成旅客吞吐量13.52亿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1710万吨

④中国港口

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2893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20个

完成货物吞吐量139.51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21亿吨

⑤中国高铁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8万公里,比全世界其他国家高铁总和多出1/3

2021年07月01日 T06 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