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眼看5G
◎本报记者 刘 艳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世界5G大会将迎来第三届盛会。2021年是中国5G技术正式商用的第二年,科技日报记者将采访产业界精英、科技企业、传播学者等,围绕今年世界5G大会主题——“5G深耕 共融共生”进行广泛探讨,以助力5G技术的加速应用,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1世界5G大会将于8月在北京召开。
作为全球首个5G领域的国际盛会,世界5G大会已成为全球5G交流、推动5G产业化发展和应用丰富的重要平台,更跳出通信领域,吸引了社会各界及各行业的关注与参与。
2019年,第一届世界5G大会召开时,正逢我国5G启动,但还没有真正铺开网络建设,这届大会如同为产业界发出了一道“动员令”。第二届世界5G大会召开时,产业界对5G的建设有了一些体会,大会讨论的焦点因而更有针对性,比如,5G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5G建设中暴露的一些问题等。
今年,全球已有100多家运营商推出了5G网络服务,进入5G融合应用的探索,我国5G用户也已过4亿。在消费者层面,用户所关注的应用在哪里?行业所关注的工业互联网能否支撑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当前公众关注的5G热点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专访。
5G建设还处于进行时
在全球科技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5G商用进程大幅加快,与经济社会融合日趋紧密,人们对5G的畅想正一步步走向触手可及的现实。
5G持续成为社会关注度的热点,期待与争议并存。
邬贺铨说:“中国的手机拥有量已超过人口总数,有些地方如北京已超过100%。还没有一种产品像移动通信这样拥有如此高的普及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必然现象。5G也是如此。”
谈及那些对5G的“吐槽”,邬贺铨认为,从中可以看到大众对5G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通信体验的期待,也可以看到产业界前期对5G的愿景宣传过于理想化,这种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吐槽”,可以理解。
“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它决定了用户体验的提升有个渐进的过程。”邬贺铨强调,尽管现在5G网络已触达中国主要城市,但是网络覆盖还没有全部完成,不但在覆盖的广度上还处进行时,室内覆盖也还待跟上。因此,在有些地方,有些场景,5G手机用户会看到没有5G信号。
他说:“只有少数人拥有更先进的通信工具,难以形成社会效应,这是通信行业赋能的基本规律。”
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看,截至5月底,我国5G套餐用户数已突破4.5亿。但在邬贺铨看来,虽然中国的5G用户数已大概占全球80%,但从普及率来看离“人人都用”还有距离。从这个角度去看“感觉到5G不存在”的吐槽,便很自然。
与此同时,没有跟上进度的5G应用开发,导致了用户对5G的体验缺失。但一个好的趋势是,据统计,5G用户的视频流量消费已经高出4G约16%。
邬贺铨相信,随着网络建设的继续推进和产业界的探索努力,5G应用的丰富程度也会逐步跟上。
从抖音、快手等应用看,4G视频业务的推动力量是用户,那么,5G能否继续营造用户产生内容的氛围和环境?邬贺铨透露,今年世界5G大会期间将有专门环节对此进行讨论。
正视工业互联网痛点和误区
我国5G用户规模领先全球,这种消费层面的扩展还难以体现业界对“5G真正的未来在工业”的共识,工业互联网能否支撑我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邬贺铨表示,消费层面的应用是共性的,从工业层面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很强的个性需求,不能从以往移动通信消费者市场的表现去评价或期待5G在行业的落地。
“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基本完成后才推信息化,中国是在工业化没有完成的时候推信息化。从这点看,这是中国的劣势,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优势。”邬贺铨说,“相比前几代移动通信,5G的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适合、适应工业应用。中国工业面临高质量发展转型,5G给我国整个工业体系带来新的改变及提升机遇。”
他坦言,目前,5G主要应用在现场级且多为机器视觉类视频传送,尚未进入主流应用。5G全连接工厂并不现实。5G行业应用还有痛点和误区。
邬贺铨介绍,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中,企业大脑和平台的建设大热,相对而言,垂直行业企业现场数据难采集的问题却被忽略。他说:“企业大脑汇集底层统计数据和外部数据,对实时性要求不高,车间级直接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企业小脑更为重要。需要从机器联网做起,才能挖掘企业小脑数据。”
邬贺铨表示,另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企业的机器数据和传感器数据基本不出企业网,但我们现在过分关注建设跨企业的标识系统和高质量的企业外网。
邬贺铨说:“不是说标识体系不重要,5G to C(公众网络)的网络架构也可以用到部分企业网,但对大中型企业并非科学合理的模式。”他建议,深入研究企业网络的需求,开发新型5G to B架构,以支持企业网低时延、高可靠、高安全的应用。
另一个挑战也已迫在眉睫。
一个典型工厂的控制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仅5万个,到2030年将增加到55万个。我国机械行业80%的设备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控制,尚未使用工控系统产品。已用的大中型产品70%来自国外,安全漏洞令人担心,且不少属于相关制造商的专有方案,协议不开放。
针对传统基于现场级工控设备的工业互联网层级多、标准碎片化、IT/OT融合困难,网络安全性低等现状,邬贺铨提出,开发新型工控设备高起点建设工业互联网。
上一篇: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
下一篇:哈工大技术助力“天和”避险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