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现代物流体系建什么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13处提到“供应链”、15处提到“流通”、20处提到“物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目标明确、意义重大。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复杂国际形势挑战,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迫切。本期,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聚焦规划纲要中部署的重点任务,邀请4位专家就如何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科学布局进行深入探讨。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荆林波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 姜 旭

中采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于 颖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张 芸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 孙世芳

补齐物流行业基础建设短板

主持人: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

于颖: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创立和跟踪PMI质量指标体系,分析我国经济质量指标发现,PMI物流效率指标相对落后,大概相当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水平,这说明物流效率已经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建议加强产业政策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薄弱环节基础建设、相关服务配套产业的支持。

一是规范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我国航空、铁路实施集中管理,成本相对可控,道路运输的管理较弱,需要提质增效。建议加大土地供应、降低园区成本;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收费管理和监督执法,落实减税降费等。

二是促进乡村物流基层化。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通城乡链条的重要环节,建议财政投放在乡村物流基础设施方向倾斜,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

三是加强道路园区环网建设。道路流量的研究管理是提升效率的抓手。城市圈内,应加强环网设计与道路流量研究;城市圈外,应侧重分层级的物流园区建设。

张芸:我国物流发展方式相对低端粗放,物流企业“小、散、弱”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组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链亟需向深度拓展。

做好物流空间发展布局规划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规范城市功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社会物流效率和区域物流竞争力。

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形成规模较大的物流集团企业,特色领域精专的行业标杆物流企业,产业纵深度高的品牌物流企业,增强全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要注重创建品牌。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并购、联合与战略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通过功能整合与延伸服务,培育一批具有较大业务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物流企业。

姜旭:物流业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将转变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连接性(虚拟与现实)、替代性(无人与人工)、创造性(新业态与新服务)的赋能效应产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

与过去相比,企业竞争力发生了大变化。只依靠利润最大化的市场战略,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实现物流服务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使命的统一,需在重视利润的基础上,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安全、安心、环境友好”物流系统。

完善“多层”物流综合基础设施网络。通过构建交通及物流基础设施、通信及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城市停车卸货系统、物流内外连接系统等多层构造,实现物流效应的整体优化,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形成物流“六通”模式。通过高效解决“最先一公里”“中间多公里”“最后一公里”无缝对接问题,形成“通运”“通配”“通存”“通包”“通付”“通服”等共享模式,是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证。

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存在时间的紧急性、信息的不确定性、物流的非标准性、救灾的弱经济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应对,应当在政府主导下构建“业务持续管理”的应急物流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前、中、后各个时期、各类业务能快速与持续恢复,保障救灾物资、供需信息、物流资源和专业人员的有效供应。

荆林波: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应当立足当下。要客观分析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理清思路,树立科学的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目标。第一,提升物流的效率,尽力做到“物尽其流”,打破地区间的保护主义。比如,要深化关键环节改革,降低物流制度成本;完善证照和许可办理程序,加快运输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第二,补齐物流基础设施中的短板。比如,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高我国生鲜的冷链配送能力;畅通城乡之间的物流衔接,破除多式联运“中梗阻”,降低物流联运成本。第三,夯实我国物流产业的标准化体系,避免政出多门。比如,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货运车辆、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托盘和包装基础模数。

物流与产业融合促进供应链协同

主持人:如何通过现代化物流建设推进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供应链?

张芸: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间链条。要重视供应链物流的顶层设计,分行业做好不同产业链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战略规划,有重点地推进物流业发展。

第一,加强物流与产业融合。加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鼓励物流、邮政快递企业以资本合作、项目合作、战略合作为纽带,推动物流业主动融入产业并向上下游延伸,从传统物流外包向加工配送、代理采购、融资监管等新兴服务领域渗透。鼓励物流业嵌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为制造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降低制造企业成本,提升区域制造企业竞争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

鼓励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内部供应链,释放物流需求,支持制造企业分离物流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流程。鼓励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有效解决物流供需结构性矛盾,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支持物流企业积极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建设、服务产品研发、供应链服务平台搭建,开展一站式、一体化增值服务。在电商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大宗物流、多式联运物流、国际物流等细分物流领域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重视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推广和应用。支持生产制造和加工企业按国家和行业标准采用标准托盘、标准周转箱(框)等包装器具开展标准化包装、集装工作。支持物流企业推广物流作业器具、作业流程、服务过程标准化工作,鼓励探索实施单元化物流服务,带动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全流程标准化、单元化,减少货损货差、提高作业效率和体验度,降低物流成本。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围绕单元化物流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研发物流装具,制定物流业标准并推广实施。

姜旭:推进三产融合。以物流服务为核心,建立“线上+线下”“产前+产中+产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多元经济+平台经济”相结合的产品体系。把产前种子和饲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产中种植养殖业的生产环节,产后分级包装、分拣加工、检验检疫、仓储运输的流通环节进行一体化发展,统一种植养殖、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创造品牌,建立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供应链协同。

形成“供应链集群”。通过供应链物流相关活动在空间上要素集中,同时以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为特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供应链资源为手段,形成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流通、消费、回收、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供应链集群”,可实现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并产生赋能和增值效应,最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畅通城乡和国内国际市场物流通道

主持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如何统筹城乡物流发展?如何优化国际物流通道?

荆林波: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既要培育国际视野也要坚持本土化运营。

一方面,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不仅要从全球化角度进行思考,也要针对一些局部逆全球化现象做好应对之策。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更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动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另一方面,从国内大循环的角度,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有机结合,构建以顾客为导向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尤其是面对企业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与面对终端消费者的供应链服务体系。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800亿件,未来,在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购物模式带动下,门到门的服务效率将会大幅提升。

张芸: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要重视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完善口岸功能,建设跨境贸易服务平台,引培国际贸易机构和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商。在国际贸易对象国设立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办事处或服务机构,推动国际贸易双向互采,丰富国际班列和航空物流的双向货源,确保国际物流正常化运营。加快推进口岸开放,实现港口功能延伸。加强口岸国际合作,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海关、检验检疫、边检、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国际合作,试点建立双边海关与检验检疫的国际合作平台,开展联合监管、标准互认、风险管理、联合执法、信息交换、能力建设等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内循环的作用和地位逐渐放大。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制造业物流体系、商贸物流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城乡物流协同联动。

一是构建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在城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加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建设,将末端配送设施纳入社区统一管理,推进设施共享共用,加快构建城乡双向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

二是提高城乡物流配送效率。建设县乡村配送网点,加快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站建设,提升村级快递网点覆盖率。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范完善电商平台的城乡电商物流网点,解决好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是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先进制冷工艺提升改造冷链设施,规划建设新型冷链物流园区,聚焦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利用产地现有常温仓储设施改造或就近新建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开展分拣、包装等流通加工业务。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方式构建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冷链干、支、仓、配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形成冷链物流服务合力,提高冷链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于颖:我国物流与国际接轨,目前服务链条中存在多处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可以进行“追赶式”学习与发展。放眼全球物流企业,其信息化管理、法律与金融配套服务都更加完善,这与其信息化起步早,法律金融体系发达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在多个开放口岸实行一站式服务,是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可进一步开放物流贸易,同时引进国际先进配套服务体系,帮助我国物流业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

以智慧物流推动价值链提升

主持人:如何抓住数字化机遇培育智慧物流?

荆林波: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智慧物流乃至智慧供应链成为新的竞争热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无人技术、大数据决策体系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嵌入,云计算叠加,连接人、车、货、场的物流互联网正在加速形成。物流企业应当抓住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机遇。一方面,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运用好资本这个杠杆,发挥其撬动作用。另一方面,推动价值链提升,推动物流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服务深度、广度挖掘价值,拓展供应链;从铸造品牌、凝聚品牌方面,提升品牌价值。

张芸:发展智慧物流要坚持数字转型,平台运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增强物流服务的柔韧性和敏捷性为目标,构建物流大数据平台和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产业链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和产、供、运、销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物联网、云计算、5G网络、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研发应用与深度融合,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应用无人仓、无人港、无人机、无人驾驶、物流机器人等领先技术,推动物流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的智能化水平。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一站式、一体化运营,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推进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拣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利用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物流产业,创新运行机制和业态模式,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推进物流业向标准化、智慧化、集约化发展,增强物流业发展活力。

推进区域物流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物流行业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分析、开发、应用等,运用大数据创新成果,科学指导物流行业智慧化发展。遴选部分物流园区和企业先行先试,重点建设智慧园区、智慧企业、智慧仓库等,及时总结经验,挖掘典型,进行复制推广。

加大软硬件等方面创新。硬件方面,支持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加大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围绕物流过程的装卸搬运、仓储配送、包装分拣等环节研发新型物流技术装备,助力物流操作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软件方面,加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推广,搭建物流云平台,鼓励物流企业“上云”,提升物流供应链的系统化、网络化水平和敏捷性。体制机制方面,建议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资源成立现代物流研究院或创新创业共同体,积极开展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第四方物流、网络货运平台等,提高物流组织化水平。

合理构建物流金融信用体系。构建物流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物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动态管理、适时调整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信用评定,加强信用信息公开,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与工商、海关等部门的联合惩戒机制。创新物流金融模式,深化金融机构与诚信物流企业的合作,优化物流金融服务,拓展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诚信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针对物流企业应收款、应收票据保理、动产质押信贷业务,创新仓单质押、仓储保兑、开证监管等物流金融新模式,盘活物流企业存货资产,实现资本优化配置。成立以物流为特色的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平台,打造“以物流运作为基础,资金融通服务为保障”的特色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帮助物流企业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竞争力。

于颖:智慧物流是一项整体工程,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密不可分。人民币数字化对智慧物流是重要推手。目前,我国网络科技在一定程度上领先全球,智慧物流最重要的是互联互通,打通行业、产品、地域、企业信用之间的人为阻隔。同时,配套的金融服务较为短缺也是关键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