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消息引发关注——随着北京地区加大文旅场景下的无人机开发应用力度,未来,游客有望在八达岭长城上喝到由无人机配送的咖啡。
对于这则消息,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但更多人表示期待。试想一下,炎炎夏日,一位精疲力尽的游客打开手机点了一份外卖,不多时,从天而降的无人机将一杯满冰咖啡送到他的手上。这种电影般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要亲自体验一番。
如果把这个场景延伸一下,情况则变得更有意思。例如,订单从长城上发出后,大数据仅用一秒钟就将其推送给山脚下最近的咖啡店,店内的“电子咖啡师”则在几分钟内制作好一杯标准的冰美式咖啡,将其交给送餐机器人,送往无人机取货点。取到咖啡后,从天而降的“电子配送员”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就是说,除最终消费者外,整个订单生产环节均由机器人完成,这让科幻感更加强烈。
这些虽是笔者的畅想,但已有类似实践案例。如今,“电子咖啡师”并不鲜见,外卖软件更是早就实现了大数据派单,送餐机器人频繁在酒店、商场和写字楼内穿梭,而无人机配送也已经在深圳等城市落地。可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让更多机器人成为服务者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当科技具备深度参与生活的能力时,人们总会对其寄予厚望。例如,当无人机能够进行商业配送后,除了咖啡,人们还希望它能送来什么?或许是受伤后急需的碘伏、生理盐水以及创可贴,也有可能是一个满电的充电宝,还有可能是一双舒适合脚的运动鞋……在消费层面之外,我们或许更希望无人机能够成为新时代的“挑山工”,把各种物资运往崖顶山巅,也希望无人机能够成为新时代的“环卫工人”,把一件件垃圾从白云之巅带回垃圾处理厂……
安全、便捷、高效是民航业的典型特征,低空产业亦是如此。通过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对低空产业寄予厚望,即提升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商品运输成本。在这“一升一降”之中,很多行业和劳动者都将拥有新的选择权。例如,当外卖员不再需要长途取餐,只需要负责无人机服务站周边的配送时,他们或将得到更灵活的工作安排。由此可见,除了咖啡和外卖,我们希望低空经济能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空间,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的服务和更高的性价比。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