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万万没想到 | 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突然就不认识了?

发布时间:2024-05-11 09:18:49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审核专家:陈明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长时间盯着某个字看或者重复写某个字,就会觉得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

“这字念啥?”“我咋不认识啦!!!”

图源:百度图片

“语义饱和”现象

为什么某个字或词频繁出现,盯着它看久了,突然间感觉这个字变得陌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源:科普中国

其实,这是一种被称为“语义饱和”的心理现象。当你对一个字进行持续的注视或者反复的读写,你的大脑会因为过度刺激而开始“疲劳”。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汉字,它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只是在汉字这种象形文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有时也被称为“字形解体”

图源:科普中国

当你仔细观察一个字时,你的视觉系统会将这个字的图像信息传递给你的大脑。大脑随后会解析这个图像,并将其与已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识别出这个字的具体含义。然而,当你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个字时,处理这个字的大脑区域会因为过度激活而变得疲劳,由此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俗称大脑“宕机”啦,造成对常用字突然不认识的现象。不过,语义饱和这个过程仅为暂时现象。

哪类字词容易发生语义饱和?有研究发现,对于一些中性情感的字词,最容易发生语义饱和的情况;最不易发生语义饱和的,是那些带有消极情绪的字词。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不同情绪的字词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中性的字词对人来说没有很深刻的意义,而消极的词汇可能会起到警告的作用,为了自我保护,大脑会尽量避免语义饱和。

AI生成图片

其实除了会不认得字,有时候我们照镜子照久了,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脸很陌生,也是由于语义饱和。

语义饱和的误区与妙用

“语义饱和”这个奇特的心理现象,实际上揭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见误区。许多人误以为通过不断的重复和抄写能够更牢固地记住知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长时间的机械性重复,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大脑陷入疲劳状态,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图源:百度图片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疲劳现象呢?其实,解决之道在于合理的休息与放松。当我们发现对某个词汇或概念开始感到模糊时,这便是大脑发出的休息信号。此时,若能放下手中的学习工具,给大脑一段短暂的休息时间,便能帮助其恢复活力,进而提升后续的学习效率。

然而,“语义饱和”现象并非全然无益。有趣的是,它竟可被用于缓解演讲焦虑。例如,当某人在发言时遇到特定词汇容易产生口吃等语言障碍时,通过反复快速地念诵这个词汇,使大脑进入一种“麻痹”状态,反而能够减少焦虑,让发言更为流畅。

综上所述,“语义饱和”现象既是一个学习中的陷阱,提醒我们避免过度重复与疲劳;同时,它也是一个意外的助力,帮助我们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克服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合理利用其正反两面,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