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如果你焦虑、情绪内耗……不妨用诗歌来疗愈

发布时间:2024-05-07 08:53:02 来源:利维坦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图片

© TED Ideas

利维坦按:

在听音乐或阅读中获得的这种麻酥酥、浑身过电、起鸡皮疙瘩的知觉体验——我个人更喜欢纳博科夫“寻找肩胛骨之间的激荡”这一表述,很多年前我也在一首诗中,用“后背涌起的海浪”来表达这种神奇的感受,算是向纳博科夫的一种致敬吧。

图片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看到一些诗句,或听到某些音乐时,会感到一股电流直接顺着脊柱蔓延到后颈?几乎与此同时,浑身不自觉地就起了鸡皮疙瘩。我们称这种感官体验为颤栗(frisson)。在法语里,可解释为“因审美而浑身震颤”。甚至有些研究人员将其戏称为“皮肤高潮”(skin orgasm)。

文学如小说和诗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音乐最容易触发这种皮肤高潮。不过,和所谓皮肤高潮相反的体验也很神奇。多年前,当听到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朗诵自己的诗歌《雪人》(The Snow Man)时,真的感觉内心非常宁静,有一种切实被治愈的感受——不知道这是否是源自诗歌的节奏韵律(与音乐的同源性),还是史蒂文斯极具特点的低沉嗓音。

图片

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 Poetry Foundation

如果按照现在盛行的“自主性感官经络反应”(A.S.M.R.)来看,诗歌也算是一种有关脑内的极致体验了吧。不过问题来了,无论“皮肤过电”还是十分舒适的宁静感,诗歌等艺术形式,是如何做到的呢?

2017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1],背诵诗歌这种行为可以激活大脑中的主要奖赏回路,也就是中脑边缘系统通道(mesolimbic pathway)。音乐也能做到这点,但研究人员发现,诗歌所引发的大脑回应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具体机制仍不明确,但针对医学领域,诗歌、音乐等其他非药理性的辅助疗法似乎能够缓解病患的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给药量[2]。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心身问题——精神/心理与肉体疾患本就是一体两面,它们从来不是对立的二元关系。比如,一个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中的人看似表面一切正常,殊不知,这种慢性压力如同缓慢渗水的墙壁,对你的心身造成了某种结构性的改变。对,你没看错,是结构性的改变。

一项瑞典的研究显示,处于慢性压力的被试者,前额叶皮质看起来更薄,杏仁体更厚,尾状核则更小。前额叶皮质变薄与情绪调节能力变差呈现相关关系[3]。

图片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也就是说,你精神/心理层面的压力和焦虑,导致了你物理意义上大脑结构的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病人听到诗歌朗读后,他们的疼痛、抑郁和希望指数都可能发生变化。马拉尼昂大学(University of Maranhão)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进行了一次随机临床试验,被试共65人,均在一家癌症治疗中心接受治疗。当给他们播放音乐或诗歌时,研究人员发现,两种艺术形式的辅助疗法都能减少被试的疼痛和抑郁指数,且程度类似,但只有诗歌能够增加被试者的希望指数[4]。

之所以会这样,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诗歌能够打破所谓的“缄默定律”有关——即,将谈论某人对疾病的看法视作禁忌。在聆听了克劳迪娅·金塔纳(Claudia Quintana)的诗集《偶数行》(Linhas Pares)中的几首诗后,一位被试称,“当我听见这些诗句时,我觉得心中更平静了。那种极度的痛苦和悲伤消失了。这些诗句十分重要,它们告诉我自己并非孤单一人。

图片

© Halisia Hubbard/NPR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旦某些诗句触动到了你的心灵深处,这种疗愈的力量便开始显现,对于病魔缠身的人也是如此——因心理机制的扭转而为身体机能的康复提供了可能。诗歌以一种优美而浓缩的形式实现了一切语言的目的,也就是将现实世界捕捉、刻画,并把它转化为某种可梳理的、意蕴深刻的东西。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整个医疗系统意识到,对于患者来说,救治本身不仅仅是一些列冷冰冰的血氧含量、脉搏和心率,还意味着更细腻的情感与情绪关照。医师和病人有时会以为对方和自己对话题的理解是一致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语言并非时时透明,有时候,我们的词汇量并不足以描述我们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只有诗歌能够处理这个问题。

当然,我无意夸大诗歌作为辅助疗法的作用与功效,每天读一首十四行诗,虽然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但它也许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人对控制病情感到精疲力竭的心理状态。

图片

© Click Hole

比如,当我们感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时,一句“时间过得好快啊”,和读一首贺拉斯的诗,我们内心获得的深层次情感反馈一定是不同的:

……你当明智,滤好酒,斩断

绵长的希望,生命短暂。

说话间,妒忌的光阴已逃逝。

摘下今日,别让明日骗。

——贺拉斯,《颂诗集》第一部,第11首

不仅如此,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如同音乐一般,可以让听者产生联觉(Synesthesia)上的对应,比如,频率高的声音让人感觉明亮、兴奋、灵巧,反之则让人感觉暗淡、抑制、迟钝。读者对声音的不同理解,会为之赋予一定的情感态度,这种声音被认为是神经认知科学中的“情感声音”。

有研究指出,对情感语音加工主要经过三个阶段:情感显著性感知、相关语义处理及情感识别[5]。这就是说,在不同阶段加工“情感语音”信息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大脑在处理“摘下今日,别让明日骗”的时候,它首先需要对相对罕见的词语使用,诸如“摘”进行感知识别,而语义处理经由内化的想象,随即构成了情感上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之所以具有疗愈的功能,部分来自于其分行的特殊格式——这使得它看起来极为精炼、有效,同时,又更容易让听者和读者提炼出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词语。诗歌的治愈,不仅是对病患,对很多医生而言,诗歌也是他们需要的良药。他们书写对自己医术的局限性的无奈之情,以及目睹种种病痛与死亡的无限感伤。

图片

弃医从文的约翰·济慈(1795-1821)。© Poetry In Voice

19世纪,英国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在从医多年后投身于诗歌创作,并成为最杰出的英国诗人之一。如今,美国的医学期刊,包括《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和《内科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内,都整版刊发由医生创作的诗歌。

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医生、诗人拉斐尔·坎波(Rafael Campo)认为,“诗歌的威力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是它能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它让我们真切地听到另一个人的声音,并对他们的经历感同身受。”他鼓励患者用诗歌来记录他们与疾病斗争的历程。有时,他还与患者分享自己的诗作。

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医生、诗人丹尼尔·贝克(Daniel Becker),也是推崇诗歌治愈功效的美国医生中的一员:“写诗让我对人们以及他们来到我诊所的缘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不仅是他们的诊断结论、用药清单和化验结果,而是他们对身患慢性或急性疾病的感受如何。”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诗歌传递了一种对宇宙精神层面的、超然的理解,让不论是病人还是医生,甚至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某个瞬间感受到自然与神圣的力量。这也是当我们看电影《星际穿越》时所获的深切感受——片中布兰德老教授反复吟诵着威尔士诗人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的诗句: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良夜

日暮之时 年老之人应燃烧 呐喊

怒斥 怒斥那光的消逝

——狄兰·托马斯,《不要温顺地走入那良夜》,1947

而在1955年,当得知挚友、瑞士工程师米给雷·贝索(Michele Besso)离世后,爱因斯坦给贝索家庭的哀悼信中这样写道:“……他比我稍早离开了这奇异的世界,而这不代表什么。像我们这样信仰物理的人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分别,只不过是持久而顽固的幻觉。”

爱因斯坦的这话,也可以作为诗歌来诵读,以此治愈我们那晦暗不明、躁动不安的心灵。

参考文献:

[1]pubmed.ncbi.nlm.nih.gov/28460078/

[2]pubmed.ncbi.nlm.nih.gov/20403600/

[3]pubmed.ncbi.nlm.nih.gov/28108490/

[4]pubmed.ncbi.nlm.nih.gov/27529806/

[5]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89289/

文/Eduard

校对/tim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Eduard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

图片

利维坦为大家准备了多部诗集,希望能够在这些分行的隐秘世界中,找到属于你的心灵电流:

1903年限量25册工坊特装本《但丁罗塞蒂民谣与十四行诗集》(Ballads&Sonnets by Dante Gabriel Rossetti)

1918年限量签名本斯文伯恩《生命之春》拉克姆精美插图(The Springtide of Life)

1901年山谷出版社《雪莱诗集》全3卷(The Poem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

1789年《尤维纳利斯与佩尔西乌斯》全2卷(A New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of Juvenal and Persius)

1770年维吉尔《农事诗》(Georgica)

1935年特装本《荷马史诗》(Odyssey and Iliad)

19世纪后期雨果《凶年集》(L'Année Terrible)

1887年《与诗人同行:英国诗歌选集》(With the Poets:A Selection)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