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3日0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81度,东经121.74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岛内各地均有震感。东南沿海各省也均有强烈震感,福建、广东等地震感非常明显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亦有震感反馈。据最新报道,该地区历史上地震活动水平较高,且发生6级以上地震常会伴随5级左右强余震,但这一水平的余震将不会对大陆地区产生明显影响。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账号公布的结果(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微博)
下图为我们在中国地震台网查询到的近三年来台湾五级以上地震统计,其中最大地震即为本次地震。
近三年台湾5级以上地震统计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Part.1
台湾岛为何频繁震发?
台湾地区地震事件分布图(1900-2022年,震源深度≤40KM)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与菲律宾海板块的斜向聚合处,属于西太平洋板块聚合带--火山岛弧带--地震带的一部分。以台东纵谷地壳对接带为界,西部属欧亚大陆板块,东部属菲律宾海板块。
在台湾南部,欧亚大陆板块以南海海洋地壳为先导向东俯冲至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在台湾东北部,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俯冲至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形成了独特的双俯冲带--马尼拉海沟与琉球海沟。这两个俯冲带是新近纪形成的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太平洋西缘弧陆碰撞造山带,双俯冲带显著控制了台湾岛及附近海域的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地质构造复杂。
台湾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重要断裂分布图
(1) —台东纵谷断裂; (2) —梨山断裂; (3) —荖浓 (潮州) 断裂; (4) —屈尺断裂; (5) —三义断裂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此次地震震中花莲县位于台湾东北部,花东纵谷( 花莲) 是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线,由于这两个板块互相推挤、挤压产生双俯冲带,花莲地震基本发生在这个双俯冲带上,这类型的地震一般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km)。对于浅源地震,如果震级较大产生的危害也比较大,波及的范围也会相对较广。
2020年以来花莲区域附近发生的5.0级以上的地震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从近5年花莲区域附近发生的5.0级以上的地震中可以发现,花莲地区地震频发,其中震群型地震较多,历史上也曾发生多次破坏性震群型地震。1951 年10月22 日,花莲近海连续发生7.3级和7.1 级两次强烈地震;2018年02月06日前后分别发生三次6.0级以上地震,分别是2 月4 号的Ms6.4 级,2月6 号的Ms6.5 级以及2月7号的Ms6.1 级地震;2015年4月20日发生3次地震分别是6.4、5.9、6.0级。这些震群的发生与花莲县所处的构造位置息息相关。
地震相关知识点补充:
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主震型、震群型、孤立型。
主震型:一般来说,先发生的地震震级最大被称为主震,后面跟着发生震级较小的地震被称为余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的频次和震级会有起伏地逐渐减少。
震群型:主要特点是没有突出的主震,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在一个地震序列内,各地震之间的震级差别很小。
孤立型: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而且如果有前震或余震,其震级与主震震级相差极大。
Part.2
东南震感强烈:震感和哪些因素有关?
此次震中位于海域,离台湾岛最近约14公里。地震造成台湾全岛震感强烈,福建、广东等地震感非常明显,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亦有震感反馈。
震感强烈,福建同学的朋友圈已经被刷屏了
那么,地震时人们感觉出来的震感是否有一定的量度依据呢?
答案是有,但是并不是绝对对应。影响我们感受到地震的因素很多,可能在同一地区不同位置的人,感受也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地震对地面的破坏情况大致估计震感的强弱,这就是我们日常提到的烈度。
地震烈度定义
图片来源:陈棋福的课件
同一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根据离震中或震源的距离不同而有变化。同一震级的地震在不同的地区会造成不同烈度的破坏,而且同一地点,同一震级的地震,其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大,烈度越高。另外,地表各处由于地质条件不均一,破坏程度也就不一样,因而对于一个区域震感的强弱只能是大致的估计。
我们根据长时期内各地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险程度对国土进行划分,以图件的形式展示地区间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差异,形成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图片来源于:河南省地震局)
Part.3
遇到强震,我们如何自救?
在室内的避震方法:
1、地震时,就近寻找遮蔽物, 用软垫或枕头等物, 保护头部。身体应采取的安全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最好是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最理想的地方是洗手间、厨房,到时侯可能有水和食物维持生命。
3、遇到强烈地震,切记不能开门开窗、跳楼,要先躲避,等地震传播过去后,有机会就迅速撤离。
台湾台北地震现场
(图片来源:China Daily)
室外避震方法:
1、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返回房屋内。
2、应注意避开楼房、过街天桥、高大烟筒等高大建筑物;应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危险物或悬挂物;还要避开狭窄街道、危墙、砖瓦木料等堆放物。
3、如果身在山上,应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菲律宾地震后现场
(图片来源:China Daily)
公共场所的避震方法:
1、切忌盲目地急着往外冲,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堵在逃生出口。
2、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避震措施。在商场、在地铁等处时,选择结实的柜台、柱子边或墙角等处就地蹲下,护住好头部。
3、避开玻璃门、橱窗;避开高大不稳定的或摆放重物及易碎物的或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在汽车内避震:
1、地震时,行驶的汽车里,司机不要紧急刹车,应当降低速度,靠边停放。
2、如果在立交桥、高架桥、高速路上或附近,应迅速离开。
3、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时,乘客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摔伤;或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图片来源:Pexels
震后的自救:
1、大震后,时有余震发生,周边的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要尽量改变所处环境,稳定后设法转移。
2、如果受伤,应当适当进行包扎,防止流血过多,而失去生命。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助, 就要搜寻周围是否有可饮用的水、饮料,可吃的食物。
3、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等听到外边有人声时,用敲击声求救。
震后的互救:
1、脱险者,如果没受伤或轻伤,应该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2、挖掘被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进一步伤人。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的,不要生拉硬拽,防止抻坏身体。
3、搬运脊椎受伤者,要用门板或硬担架。当一时无法救出存活者时,应留下标记,以待设法抢救。
参考文献:
[1]陆东华. 台湾地区浅层地震活动性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24.DOI:10.27487/d.cnki.gzdws.2023.000040.
[2]张开毕,徐维光,陈淑华,等.台湾区域地质概论[J].福建地质,2017,36(02):79-93.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http://news.ceic.ac.cn/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杨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上一篇:我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恒星,它的“父亲”是个“大胖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