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荒漠中的“孤胆英雄”棕尾鵟:不仅名字有“狂”,我是真狂!

发布时间:2023-12-28 05:50:33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图为在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棕尾鵟。李世俊 摄

近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棕尾鵟(kuánɡ),据专家介绍,棕尾鵟数量稀少十分罕见。那么,棕尾鵟到底是种什么动物?它的名字里为何有“狂”字?

与众不同,荒原“独行侠”

棕尾鵟是鹰科鵟属的中大型猛禽,俗称大豹、鸽虎,体长可达65厘米,成年体重1000克左右。身体羽毛大部分为棕色,头和胸的羽色较浅,靠近腹部颜色变深。棕尾鵟外观与其他鵟属猛禽相似,也可分为浅色和深色型。不同的是,其尾羽上呈浅锈色至橘黄色,这看似棕色的尾就成为了棕尾鵟的名字。飞行时,它的翅膀展开可见明显的白色带状宽纹,尾展开呈扇形,随气流翱翔时两翅略上举呈“V”字形。

在我们印象里,老鹰应该生活在高山之巅、峡谷深渊,翱翔于开阔的草原和荒地上空。但棕尾鵟却偏偏与众不同,它喜欢生活在干燥的荒原环境,常栖息于海拔2000米至4000米的半荒漠、荒漠、草原和山地环境。它选择单独行动,犹如荒漠中的“孤胆英雄”——独行侠,冬季偶尔会到农田地区觅食活动,但不愿意在森林地带出没。

自带“隐身术”,捕猎靠打突击战

经观察发现,棕尾鵟喜欢“突击战术”。它全身羽毛如同棕白相间的迷彩服,借助毛色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隐身术”,利用天然的地形隐藏自己。

捕猎过程中,棕尾鵟如同一尊雕塑矗立在高处,身体纹丝不动,静静地等待猎物出现,然后突然袭击,完成它们的捕猎。因此,它们常常占据在岩石、土丘和荒草堆上。它们也会飞到电线杆、树枝或在高空盘旋,锐利的眼神从高处紧紧盯着地面,发现猎物会伺机俯冲捕捉猎物。野兔、老鼠、蛙类、蜥蜴、蛇、雉鸡,以及其他小型鸟类都是它的猎物。

由于荒原中的猎物相对稀少,为了充饥,棕尾鵟有时会在草地上搜寻捕捉甲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鸟卵,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尸体。

棕尾鵟自然分布亚洲、欧洲和非洲,主要包括中亚、西亚、东欧以及非洲中北部的广大地区。在中国,棕尾鵟的繁殖地在新疆喀什、乌鲁木齐和天山地区,冬季南迁至甘肃、西藏、云南等地。繁殖期为4—7月份,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约为28—31天,孵卵和育雏均由双亲鸟共同承担,育雏40多天后飞离。由于食物的相对缺乏,棕尾鵟从小受到严酷的生存训练,在食物短缺之时甚至手足相残。

生性凶猛,有“鸟中之豹”之称

鵟是一个拥有20多个成员的大家族,这个字和“狂”读音相同,这种鸟习性非常凶猛,也确实配得上“狂”。因此,鵟还有“鸟中之豹”的称呼。除了棕尾鵟,我国自然分布的还有大鵟、普通鵟和毛脚鵟,它们也分别有自己的豹称,棕尾鵟被称为大豹、大鵟为花豹、普通鵟为土豹、毛脚鵟为雪白豹。

鵟的身体羽毛颜色变化很大,有百变鵟之称,除了深色、浅色之外,在深色和浅色之间还有各种深浅不一的色型。虽然每种鸟的羽色特征常常用来作为种类识别的要点,但是其变化也给野外辨识带来诸多困难。比如,鵟的羽色变化非常多,需要拍照记录,再细对照其他识别特征才能准确分辨。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之一,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减少。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采取了设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加强监管以及打击非法捕捉等保护措施。然而,挽救棕尾鵟的悲惨命运,需要大家共同行动,保护这一独特的“孤胆英雄”。

(作者系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