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一生就做一件事,何用浮名绊此身——纪念朱光亚诞辰99周年

发布时间:2023-12-26 05:51:55 来源: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朱光亚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并担任首任院长。

赤子之心:祖国在等待我们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在长江之畔宁静的宜昌小镇,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大时,朱光亚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荪、饶毓泰、吴有训、朱物华、吴大猷等教授。众多名师的栽培,使朱光亚的学业有了较坚实的基础。

朱光亚(前排左一)

1946年,朱光亚进入恩师吴大猷的母校——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学习核物理专业。留学期间,朱光亚的学习成绩始终全部是A,连续四年获得奖学金。教授常夸奖他的考卷工整,“看起来是享受”。

1949年,朱光亚获得博士学位。他在任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主席期间,经常组织爱国进步活动,激励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呼吁大家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朱光亚欢欣鼓舞,与其他几位同学组织成立留美中国学生科学协会,通过召开座谈会、编写《赶快回国歌》、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等,动员大家回国效力。1950年,朱光亚拒绝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ECA)的旅费“救济”,并抢在美国对华实行全面封锁前,自筹经费,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祖国。

埋头苦干:人生为一大事来

回国仅4天,25岁的朱光亚就站在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讲台上,主讲光学和普通物理。195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朱光亚撰写的《原子能和原子武器》,这是中国当时系统论述核武器知识的学术著作之一。

1952年4月,在北大任教的朱光亚临时被国家抽调为高级翻译人员到朝鲜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美方代表因为有核武器作底牌,态度非常强硬,谈判异常艰难。这让朱光亚明白:年轻的共和国要想真正独立,不受人欺侮,必须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

1955年,中央作出了发展核工业的决策。朱光亚与胡济民等一起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科技高等教育基地——物理研究室(北大技术物理系前身),为国家培养原子能专业人才。1960年,35岁的朱光亚被调至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任副所长,主抓核物理方面的工作。1962年,朱光亚参与拟就了《关于自力更生建设原子能工业情况的汇报》(简称《两年规划》)并上报中央,提出在两年内进行第一颗原子弹装置正式试验的目标。为使中央更好地了解《两年规划》,朱光亚又主持编写了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为党中央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光亚(右)与聂荣臻(中)及王淦昌(左)

1963年,美、苏、英签订了《部分禁试条约》,妄图把中国核武器事业扼杀在摇篮里。朱光亚在调研后写出了《停止核试验是一个大骗局》的报告,还说:“我们绝对不能上他们的当,我们不仅能试,反而还要抓紧时机,时不我待。”

在各方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朱光亚看到半空中升腾的蘑菇云,潸然泪下。

1965、1966年,他参与组织我国第一次空中爆炸核试验和首次“两弹结合”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使我国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实现了核武器研制重大跨越。

朱光亚(右)与钱学森(左)

朱光亚还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氢弹、中子弹及与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相匹配的核弹头的研制与历次核试验工作,为中国铸造核盾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先人后己:何用浮名绊此身

朱光亚很喜欢杜甫的一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1996年,朱光亚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港币。他将奖金全部捐赠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并反复叮嘱不要宣传。家乡建公园选名字想以他为名,他执意拒绝。当年一位新华社记者为了报道已经重病的邓稼先而采访朱光亚时,他欣然接受,但这位记者又去采访他本人时,却被接连拒绝。

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选举,在审读朱光亚的简短履历时,全国政协委员们都被深深震动,96%的委员同意增选朱光亚为全国政协副主席。除此外,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这些都是朱光亚担任过甚至有一段时间身兼数职的工作职务。他被国防科技领域的同行们誉为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1970年后的30多年里,他一直负责领导我国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潜心探索中国特色的核武器发展之路。但他却屡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朱光亚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可这件事不寻常,这是惊天动地的一件事,改变世界的一件事,也是我们中国人挺直脊梁的一件事!朱光亚就像他所说的那样,以低调、谦虚的姿态,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

2004年12月,国际编号10388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奋发进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原宝工作室出品

策划 | 马世玉 赵沐沐

图文 | 赵沐沐

海报 | 裴可

说明 | 本文由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