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海洋是能力出众的“捕碳者”!快来了解海洋碳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发布时间:2023-05-27 05:51:45 来源:印萍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有机物质基础的生物。约38亿年前,地球早期的碳基生命于海洋深处诞生。

如今,碳广泛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并活跃于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的物质交换中。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中,真光层(指水层中有光线透过的部分)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然后以被滤食、沉降等形式进入深海,在美丽的珊瑚礁的物质组成中也有碳酸根的存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海洋在储碳、固碳方面有着哪些出众表现吧。

海洋:气候的“缓冲器”

通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被称为海洋碳汇。海洋碳汇所指的“碳”,包括了从鲜活的鱼虾,到水中溶解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再到贝类的碳酸盐外壳等多种形式。

二氧化碳进入海洋过程示意图(绘图/张玲)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这个庞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大约48%被海水吸收,可以说,海洋是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带”。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南流江入海口

除了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外,海洋对泥沙中包含的固体沉积碳也有很强的储存作用。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1.4万千米,上千条河流汇入海洋。

人们在海边进行渔业养殖、生产生活排污等活动,使得面积占比很小的边缘海(位于大陆和大洋的边缘的海洋,其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的海)需要储存整个海洋中80%左右的沉积有机碳。入海河流携带着源自陆地的含碳沉积物,将它们连同泥沙一起,堆积埋藏在边缘海的海底,阻止了这些碳被分解成为二氧化碳进入空气。

海洋生物:碳的“搬运工”

海洋生物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并沉降至深海,是固碳与储碳的天然“碳汇”。以鲸为例,这种大型哺乳动物的体重可达200吨,寿命可长达100年,它们可以长时间地储存大量的碳,这种储存在生物体中的碳被称为生物量碳。不仅如此,在鲸死后,鲸落会沉入海底,与世隔绝长达数百万年,这部分生物量碳相当于永久性地封存在海底,成为“死碳”,也就是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碳。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吸收和固定海水环境中的碳,将其转化为颗粒态和溶解态有机碳,再通过食物链中上层物种的捕食和分解等实现循环。此外,鱼群每天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上下游动,将富含碳的粪便颗粒排入海中,这些颗粒下沉至水下,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重新循环回到海水表面。

生长在滨海湿地的固碳“达人”

海洋碳汇并不局限于海水和海底对碳的储存。滨海湿地的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生态系统更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能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快速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并以枝叶、根茎等形式保存下来,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作出巨大贡献。但是,如果这些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那么已经固定下来的碳就可能被分解、回到碳循环中。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能手

重视海洋及滨海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作用,不仅能够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创造的碳汇还能够用于“蓝碳交易”(海洋碳汇可以在取得相关认证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交易)。了解海洋碳汇、发展海洋碳汇,将提升中国生态系统的固碳储碳潜能,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