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史军
植物学博士
提起鱼腥草——也就是折耳根——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可谓是大名鼎鼎。20年武汉疫情,四川曾经给武汉捐了3吨折耳根。这让很多网友跟武汉的小伙伴一起陷入了疑惑:这玩意儿到底——能好怎?
四川曾经给武汉捐了鱼腥草
来源丨微博截图
有武汉网友表示这个我就不用了
来源丨微博截图
甚至有网友在上海疫情期间由此得到了灵感
来源丨微博截图
那么折耳根究竟是谁?竟有如此威力?
折耳根,或者说鱼腥草,又名岑草、折耳菜、九节莲、肺形草等。一般指的是三白草科植物蕺( jí)菜(Houttuynia cordata)的新鲜全草或干燥的地上部分,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是当地居民餐桌上的常见菜肴, 云贵川渝是其主要产区。
从异乡回家的游子,见到路边餐馆菜单上的折耳根,就知道是到了家,毕竟这种特别的味道往往伴随着深刻的记忆(无论是好是坏)。
鱼腥草的地上部分意外地颜值很高
来源丨wikipedia
因为茎叶碾碎后具有特征性的鱼腥味,它在食客中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有人爱它清爽,有人见之色变。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凉拌鱼腥草,鱼腥草洗净切成小段,加入新浇的油辣子、香菜、酱油和少许味精,就是许多家庭的桌上美味。
凉拌折耳根
来源丨Wikipedia
鱼腥味的“罪魁祸首”
鱼腥草并不是一种看起来可口的食物,它挺长(长可达1米),作为蔬菜,只有一条细细的带着泥土和根须的根,并不像其他蔬菜一样拥有硕大的果实或是鲜嫩的叶片,甚至不像土豆和红薯那样有着圆圆胖胖的根茎。
不过,鱼腥草中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类、甾醇类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具有杀菌、抗炎、镇痛、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早在2002年就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一种药食同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植物。在人们日渐重视健康的今天,鱼腥草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
鱼腥草的外观
来源丨zhanjo-com
鱼腥草约含 0.05% 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de),即鱼腥草素。事实上,作为一种易得的挥发性物质,醛类在气味界的名声还算不错,例如,在植物精油中就发现了痕量的许多醛类,这些醛类通常有助于它们散发出令人愉悦的气味,例如肉桂醛、香菜和香草醛,而在香水中,醛类也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说回我们的主角,鱼腥草中的鱼腥味就是这种醛类物质所导致的,与鱼的腥味成分之一2,4-癸二烯醛(是亚油酸的主要氧化产物,在大多数植物油的加热过程中都会生成,炸薯条中就有)是亲戚。
癸酰乙醛
来源丨pubchem
癸酰乙醛这种特征性的挥发物质对爱吃的人来说意味着美味,另一方面也是内外兼修,它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并非是流感的病原体,而在流感病毒感染时引起呼吸道继发感染)、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痘痘产生元凶)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细菌杀手还是癌症凶手?
鱼腥草早就被证明能抗菌消炎。随着对鱼腥草的深入研究,其生物碱成分中的马兜铃酸类物质受到关注, 也有报道称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类物质,可能存在肾脏、肝脏毒性及致癌作用,致使鱼腥草作为蔬菜的安全性被大众关注, 引发焦虑。
马兜铃酸类物质主要是从马兜铃科的植物中发现的,可分为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两大类,合计有80多种,某些种有毒。马兜铃酸是一类有机酸,有些种被发现可以抗肿瘤,但因其会损伤肾脏使用受到限制,主要分成 A、 B、 C、 D 等几类。而马兜铃内酰胺则有两种来源,一是直接来源于植物,另外是马兜铃酸进入体内后经过体内酶处理得到。
马兜铃内酰胺主要包括马兜铃内酰胺Ⅰ、Ⅱ、 A、 B、 F等。研究表明马兜铃酸 AⅠ、BⅡ及其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Ⅰ和Ⅱ具有明确的肾脏毒性,可导致马兜铃酸肾损伤及肝脏损伤,同时马兜铃酸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内酰胺B、FⅡ、AⅡ,主要是AⅡ,目前并没有马兜铃内酰胺AⅡ会导致肾脏疾病的报道,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种物质会伤害肾脏。但鱼腥草是否没有肾毒性,目前尚无定论。
马兜铃酸的分类
来源丨作者
那么,鱼腥草可以放开了吃吗?比较稳妥的方案还是要注意一下吃的量。
尽管鱼腥草所含的几种马兜铃内酰胺均不是毒性最大的那种,但马兜铃内酰胺整个类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其中Ⅳ显示出了细胞毒性,而Ⅳa、Ⅰ和Ⅱ也被证明能抑制实验室内的细胞生长。所以尽管很多朋友还是把鱼腥草视为美味之一,但偶尔尝尝鲜尚可,长期食用还是谨慎为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