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辉县山羊集体跳崖”的话题冲上热搜,“羊群效应”一词也再被提起。看似形象的“动物效应”背后有科学依据吗?
整理/新媒体编辑 段大卫
近日,“河南辉县近百只山羊集体跳崖死亡”的话题冲上热搜,“羊群效应”一词也再被提起。关于“动物效应”的小故事,你应听过这些:不要当团队里懒惰的沙丁鱼,要当敢闯敢拼的“鲶鱼”;被“鳄鱼”咬住时,要学会放弃才能止损;还有在工作中应像刺猬取暖一样保持合理的距离,要会“管”,更要会“放”……这些故事有都和动物有关,也都揭示了某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些故事,这些是真的吗?
鲶鱼效应:
“鲶鱼”见不到“沙丁鱼”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中提到在挪威,由于鲜活的沙丁鱼比速冻的要贵好几倍,渔民都尽力想保持沙丁鱼到岸后依然鲜活。可是在当地长期以来只有一艘渔船能做到将鲜活的沙丁鱼带上岸,而其中秘诀,只有船长一人知,且始终没透露半句。他离世后,渔民在他装沙丁鱼的水槽中发现一条鲶鱼东游西窜,沙丁鱼为闪避它而改变其一贯的惰性,不停游动,以求保命,最终得以在到岸时保持鲜活。
故事中所提到的两种鱼,沙丁鱼和鲶鱼,是否有可能同时在挪威出产?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西邻挪威海(属于北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冻冰岛寒流交汇的关系,挪威海的渔产十分丰富,包括鳕鱼、鲱鱼、沙丁鱼及鳀鱼等。沙丁鱼是对鲱形目下多种富含油脂的小型鱼类的统称,在挪威海出产的沙丁鱼主要有两种:北海鲱鱼(Claupea harengus)和挪威春季产卵鲱鱼(Claupea harengus L.)。
鲶鱼(catfish)一般指的是鲶形目下的所有鱼类。鲶鱼的栖息范围十分广泛,遍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的内陆水系和沿海。大部分鲶形目的鱼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咸水中(海水和咸水湖)。这些生活在咸水中的鲶鱼包括海鲶科和鳗鲶科,以及鲿科和疣体鲶科的少数种类。遗憾的是,这些咸水鲶鱼只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咸水中,在北大西洋并没有分布。
因此,“鲶鱼”和沙丁鱼怕是很难在挪威相遇了。“鲶鱼效应”的故事更偏向于是一个比喻或寓言,目的在于教会管理者如何激活员工团队,其真实性值得商榷。
鳄鱼效应:
还挣扎?“死亡翻滚”教你做人
鳄鱼效应一般指鳄鱼法则。鳄鱼法则的大致内容为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当危害到来时,必须学会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要存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壮士断腕”就是这个意思。
实际来看,鳄鱼的咬合力很大,一般来说都在907公斤以上。鳄鱼的咬合力一般是它们体重的几倍之多。不过,具体来看,不同品种鳄鱼的咬合力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鳄鱼咬合力就越强。比如,湾鳄是体型最大的鳄鱼,咬合力在1905公斤左右;尼罗鳄的咬合力则在1133公斤左右,短吻鳄的咬合力在997公斤左右。
而且,鳄鱼的捕食绝技是“死亡翻滚”——鳄鱼一口咬住猎物后,会将其拖入水中,然后开始剧烈翻滚,试图将猎物溺死或绞杀。这样做法很可能直接将人的手脚撕裂。在鳄鱼面前用手挣脱可能没什么用,凭借“死亡翻滚”一招,鳄鱼也没必要松口继续去撕咬猎物肢体的其他部分。
另一方面,想要牺牲自己的一只手或者一条腿,来换取从鳄口脱身,也不现实。谁能保证被鳄鱼咬住后,可将自己的手脚生生折断放弃?或许法则带来的意义更值得深入思考。
刺猬效应:
硬刺也分“扎”谁
刺猬法则的大致内容为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会彼此保持一段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要保持应有的“心理距离”。在工作中也应当保持这种合理的距离,要会“管”,更要会“放”,简政放权,就是该原理的具体体现。
这个说法也被称之为“豪猪法则”,最早出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著作《附录与补遗》,1921年被心理学家佛洛依德在著作《团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也有引用,目的都是为了阐述个人在社会中的脆弱关系和谨慎行为。
不过哲学家们认为刺猬无法相拥,有些想当然了。因为如果刺猬法则的说法成立,那最直接的悖论就是——刺猬之间如何交配繁衍后代?
事实上,刺猬身上的硬刺可以收放自如,在遇到天敌危险时,刺就是变硬竖起,此时任何生物去触摸都可能被扎的血肉模糊,但在交配前则相反。刺猬会先进行求偶,当母刺猬接受了公刺猬的求偶之后,就会做好繁衍后代的准备,它们会将自己背部的尖刺收拢到体表,降低对公刺猬的伤害。另一方面公刺猬的生殖器官位于腹部的中央,这使得它们与母刺猬背部的接触面积减少,降低被扎的概率。
不过,雄性刺猬还是要小心翼翼,因为不小心的话,还是可能被刺误伤同伴,刺猬在非警惕的状态下,硬刺并不会对幼崽或者配偶产生想象中的伤害。
而除了每年交配期之外,你也很难看到刺猬相互之间在一起的场景,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独来独往的“独行侠”,自然也就谈不上拥在一起互相被扎的情况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