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考古遗址中,为什么经常会混合着狗屎?

发布时间:2022-09-20 05:51:08 来源:趣科普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如果你有机会成为了一名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那么对于粪便可能会有种“特殊的感情”。但是大家别误会,这并不是老八附身,只不过在考古研究中,一坨古老的便便是非常珍贵的,它们可以保留数千年,甚至其原始形状和颜色都可以留存下来,而考古学家则可以借助这些粪便来还原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寄生虫进化以及微生物组的生态。

出自中国安徽小孙岗遗址的狗粪

然鹅,有一件很尴尬的事让考古学家也很难分辨,那就是粪便的来源到底是“谁”?比如说人类粪便中很容易混入狗的粪便。

在1981年,当时还是一名研究生的Melinda Zeder在伊朗南部一个旧石器洞穴中对化石进行分类时,发现了一个无法识别的碎片。然后她想起来考古界常说的一句话:“当出现无法区分的化石时,就用舌尖抵着它,如果是骨头碎片的话,它会粘在舌头上。”

Zeder照这种方法做了,但是这块碎片不仅没有黏在舌头上,反而随着唾液的浸润而有些溶解。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的Zeder满头问号地看向了经验更丰富的同事,问他这是什么?

他同事微笑着说:“哦,那是狗屎。”

狗的驯化

没错,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一批动物之一,狗狗的一些“物品”经常出现在人类遗址中。

虽然目前对于狗狗最早的驯化时间和驯化地点还有所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最初被驯养的狗是来自于“灰太狼”(灰狼)。而大家都知道,狼属于纯肉食性动物,狗却是杂食性动物,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正是部分狼群被驯化为狗的关键所在。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于农业种植,因而淀粉也成为了当时人类饮食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人属于杂食动物,除了吃素之外,肉类的摄入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对于早期祖先来说就只能通过“打野”来获取了。

不过说实话,那个时期的打野效率非常低,并且“野怪”普遍发育地比人类还要好,空手而归的现象并不少见,而这时候人类智慧进化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既然我打不过野怪,那就再叫上几个辅助好了。

于是人类开始使用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引诱一些动物为己所用,其中他们比较看好的是狼群,可问题是人类种植的这些淀粉类作物对于狼来说压根无法消化,因为它们缺少促进淀粉水解的淀粉酶。

但无法消化并不代表着它们不吃,在没有捕捉到猎物的情况下,狼群还是会屈服于现实,这样至少保证它们不会被活活饿死。而长时间的进食淀粉类食物,也让部分狼群的基因产生了变异,出现了个别与淀粉酶相关基因的突变

根据2013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狗和狼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其中与淀粉消化和脂肪代谢有关的十个基因在狗的身上进行了表达,狼则没有

而这项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当时出现了基因突变的狼群相较于那些纯肉食性狼群,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毕竟它们可以接受人类种植的富含淀粉的食物,不仅仅拘泥于吃肉才能活下去。因为生存变得更容易,这一类突变的狼群会主动接近人类。

但由于刚开始的突变并不多,一部分狼可能因为人类食物出现消化不良、过敏等各种原因而死亡。只有那些出现更多突变的个体才能活下去,经过一代代的“半人工选择”,渐渐把狼驯化成了早期的犬类。

因为有了犬类存在,人类的“打野”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一来,狗狗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高。但也不是什么好事,对于生活资源匮乏的早期人类来说,身边有一群围着自己团团转的“狗腿子”,难免有人会忍不住想要“吃顿好的。”

由于某些人吃了狗,因此人类的粪便中可能含有犬类遗传物质;并且狗可能吃人的粪便,因而狗的排泄物中也会出现人的遗传信息。这就让考古记录中“充满了狗屎”,给考古学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AI验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自哈佛大学分子考古学家克里斯蒂娜·沃林纳(Christina Warinner)和她的同事们开发了一个可以鉴别古粪便的程序——coproID。(Zeder真的觉得很赞)

研究者给这个程序“喂”了大量现代人的粪便和狗的粪便数据,**这些数据不光包括人类和狗的DNA信息,还包括肠道微生物、植物以及其他存在于肠道中物质的遗传序列。**然后机器通过大量学习后,鉴别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3个古粪便样本,时间跨度从7000年前至400年前。

(a)来源中国安徽小孙岗遗址,新石器时代;(b)来自墨西哥杜兰戈,1300年前;(c)墨西哥杜兰戈,1300年前。

此外,他们还测试了七个不是粪便的对照样本。结果coproID正确的区分出了7份不是粪便的对照组样本;而对于13份实验样本,AI识别出了五份为人粪,两份为狗粪。

其中有一份考古学家原本以为是人粪的样本,结果coproID报告说这份粪便并非来自人类,而属于一条狗。

不过,这项程序目前仍在完善,而且“喂”给它的数据基本都来自于现代狗,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古粪便数据来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