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花子健
2月25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
整体来看,这算是一份合格的成绩单。特别是,四大造车新势力中最晚实现量产和交付的理想汽车,却首先实现季度盈利。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四季度总营收41.47亿元,季度净利润为1.08亿元,上一季度为净亏损1.07亿元,同比增长约为200%。不过,释放季度盈利这一利好消息的理想汽车,在新一个交易日开盘后即由涨转跌,跌幅一度超过3%。
此前因为内部信中提到“2025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20% 以上的市场份额”的目标而备受质疑的李想,似乎向外界说明他的宏伟蓝图并非画大饼。但目前只有一款量产车的理想汽车,盈利还难以成为常态,前途依然困难重重。
盈利仍不是新造车的常态
理想汽车已经证明了一个问题:新造车不是不能盈利。但就目前而言,新造车还是只能实现季度性盈利,想要稳定盈利还非常困难。
至于理想汽车能率先实现季度性盈利,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性。
多位理想员工包括李想本人都证实,理想汽车对于费用的控制极为严格,不仅李想本人出差都是乘坐经济舱,还要求两人居住一个标间。2020年拜腾汽车出现经营困难的时候,李想就在自己的朋友圈谈及了这一点。
此外,李想参加了第七季《奇葩说》,现场播放了一段理想员工的视频,李想的父亲拥有一辆理想ONE,不过既不是理想汽车送的,也不是优惠价格购买的,而是他父亲原价购买。另外,理想汽车员工购车,也没有任何优惠。
在严格的费用控制下,理想汽车即使总交付量依然落后于其他造车新势力,甚至是最晚实现量产交付的车企,依然可以率先实现盈利。
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理想ONE的交付量为2896台,第二季度为6604台,第三季度为8660台,第四季度达到创纪录的14464台。
交付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收入猛增。2020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总营收为41.5亿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 25.1亿元增长65.2%。净利润为人民币1.075亿元,而2020年第三季度净亏损人民币1.069亿元。
就全年来看,理想汽车依然处于亏损状态。2020全年,理想汽车的总营收为94.6亿元,而2019年为2.844亿元。理想汽车于2019年12月开始交付理想ONE。全年,理想汽车的净亏损为1.517亿元,相比较2019年的24.4亿元净亏损大幅度减少93.8%。
截止目前,理想汽车仍然只有一款量产车型理想ONE,相比较其他造车新势力,能更好进行成本控制,提升单车毛利率。未来,按照李想在内部信的规划,理想汽车必然要推出更多的量产车型,拓展更多的渠道。
理想的“2025计划”有何困难
在内部信中,李想谈及,“2025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20% 以上的市场份额”。理想汽车表示,预计中国2025年将会销售超过800万辆智能电动车,获取2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成为中国头部企业的必要条件。
如果按照800万辆的数据来计算,20%市场份额对应销量是160万辆。也就是说,理想汽车需要在2025年交出160万辆的销量成绩。但根据理想汽车财报,2020年全年理想ONE交付量为32624辆。
而理想ONE所处的细分市场相对稳定,在SUV市场中占比不高。乘联会数据显示,SUV市场以A级车为主,在过去的一年时间,A级SUV在细分市场中的份额占比处于60%-65%的区间;而B级SUV则处于16%-19%之间;C级SUV占比最小,处于0.6%-1.3%之间。
而定位于大中型豪华SUV的理想ONE,处于的是细分市场中偏小众的市场,在市场大盘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理想ONE的天花板也非常明显。
(以上数据均来自乘联会)如果理想汽车希望实现目标限量,必须推出更多的车型,特别是细分市场中更偏向于主流用户和需求的车型。
在内部信中,李想透露,未来五年理想汽车要覆盖更广泛的家庭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智能电动车,包含第二代增程电动X平台的多款产品,高压纯电Whale平台的多款产品,高压纯电Shark平台的多款产品,广泛的覆盖15-50万的价位。
理想ONE的售价正好处于理想汽车目标价位的中间,这也意味着,理想未来要推出更大众的车型以及更豪华的车型,前者主打销量,后者保证收入和利润。
根据媒体报道,理想已经于近期启动纯电动车项目,首款纯电动车计划于2023年发布,以应对一线城市对于增程式电动车的政策收缩。同时,理想汽车还在研发与X01同平台的中型SUV,售价比理想ONE更低;2021年内,还将推出理想ONE的改款。
在渠道拓展上,理想汽车还计划在2021年把门店数量增加到200家。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拥有52家零售店,覆盖41个城市。同时,在83个城市运营着114个服务中心和李汽车授权的车身和油漆店。
这意味着,理想汽车要在未来四年持续投入新车型和平台的研发,门店的扩张,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以及上海研发中心的设立。
但另外一方面,晚一步进入纯电动车领域的理想汽车,面临的不仅仅是包括蔚来、特斯拉、小鹏汽车在内的对手,还有吉利、比亚迪等致力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传统车企。当然,百度宣布造车后,小米也跃跃欲试。
智能汽车的赛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本就晚到的理想汽车,现在正面临一场突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