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王琦)2日,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在当天下午的基础教育场次,人民教育家于漪应邀以“隔空对话”的方式,和与会的嘉宾及教育界人士探讨“教书匠”如何成为“大先生”。
教师要坚守教育初心:“初心是金,初心是宝”
2021秋季,一系列教育政策密集出台并迅速落地,为新学期送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礼包”。于漪目睹着新政策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改变,深感“教育生态已经开始有了良好的变化”,但她也注意到部分老师面对“双减”等新举措产生的困惑和纠结。
于漪建议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挑战更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坚守教育初心,初心是金,初心是宝。教育工作者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应试、成绩上。教师要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灵魂所在。”
教师要向课堂要成效:“课一定要上好”
教育是民生之基,“双减”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发力,厘清边界。于漪认为,“双减”在倒逼学校要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推进“双减”整体落实,需要教师切实提高育人水平。
教师应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于漪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下功夫,“课一定要上好”。教师需要在每一节课堂上下功夫,布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后作业,让孩子得到收获,要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追求。“老师要考虑清楚每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什么,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培养,要反反复复琢磨,想清楚。老师要深入了解学情,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识目前处于怎样的水平,老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能够抓住重点难点,因材施教。”
于漪建议广大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将自己孜孜不倦求得的专业真知,和扎实的学识传播到学生的心中。“不再是机械的操练,也不再是知识点、得分点的罗列,教师要把课上得立体多维。“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思维发展、思想情操、价值观的熏陶,融于一体,将德育和智育融合起来。”
教师要顺应教育规律育人:“园丁不能代替葡萄成长”
教育之道,以人为本。于漪建议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打开视野。“不要只局限在完成作业,而是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安排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他的兴趣爱好、他的特长,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要认真规划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要纵横地处理,有分有合。既要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特长优势,又要适当吸纳家长、社会的正能量,形成育人的合力。”
于漪用“葡萄的成长”比喻人的成长,“一株葡萄它能结多少果实,受到葡萄种子基因的影响,也受到土壤条件、阳光照射、雨露播撒、如何管理、如何施肥等等的影响。如果园丁希望一株葡萄能结很多果实就拼命施肥浇水,把它闷得透不过气来,其结果往往不是高产,而是低产。”
于漪认为,园丁不能代替葡萄成长,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违背了成长的规律,逆势而动,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拼时间、拼精力、拼智力、拼金钱,整天就是比和争,把成人世界的很多东西加在未成年人身上,他怎么受得了。”
上一篇:“双减”政策下,变化悄然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