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两会热议未成年人游戏健康防护:多方声音建议制定游戏分级制度

来源:新快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原标题:多方声音建议制定游戏分级制度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

  两会热议未成年人游戏健康防护:

  随着近年来游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细分行业,对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防护也成为每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期间,孩子们上网课增加了接触手机、电脑的机会,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不良案例,如玩网游致幻跳楼、沉迷“吃鸡”等,也让今年有更多两会代表们将关注焦点放在了这一问题上,“建议网络游戏开启实名制人脸识别”“建议制定游戏分级制度”“禁止明星代言网游”“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及网络、软件”等话题轮番冲上热搜。

  针对游戏

  建议尽快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应用市场上游戏类App达88.7万款,占全部App数量的25.7%。也就是说,市面上平均每4款App,就有一款是游戏。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指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保护政策,但这些政策落地很难,未成年人沉溺于“成年人的游戏”等问题依旧得不到明显改善。

  对此,鲁曼希望能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游戏厂家、学校、家长可以联合起来,形成立体化的监督体系,让未成年人远离网游。”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应尽快实施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

  针对防沉迷

  建议设立国家统一实名验证平台

  相比日韩美等国家主要依靠游戏分级制度、少数国家实行游戏实名制等做法,我国2019年出台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之全面、严格、细致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从产品、相应管理功能设置、提供游戏服务时间限制、游戏消费限制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许多游戏企业也响应国家要求,各自建立起了如健康系统、防沉迷系统等未成年人保护平台。

  尽管如此,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落地标准,行业数据不互通、家长责任意识薄弱等因素,这些保护机制和规则仍存在优化空间。如单就实名注册,有的企业率先接入了公安实名系统验证,虚假身份信息无法通过,有的则没有。

  为此,他提出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方面统一的国家标准,并由国家推动强制执行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是“前置防护”,要通过将家长等监护人与未成年用户游戏账号的绑定,实现家长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操作记录查询、游戏消费记录查询以及游戏操作提醒、游戏消费提醒、游戏操作时段设置和游戏消费限制。其次是“事中保护”,建立统一的防沉迷平台,整体接入公安实名系统验证,推动所有企业以统一的力度和方式予以落实执行。第三是“事后服务”,要求所有企业建立并公开投诉和举报渠道,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并给有需要的家庭特别关怀。

  针对厂商

  建议加强监管而非企业自律

  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即将出台的第三方实名验证系统,鲁曼建议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把相关规定真正落地。她认为,对游戏厂商必须加强监管,而不是仅仅靠企业的自律自觉。例如,如果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证件、手机号注册的,必须登记注册证件者信息和实际使用者身份信息,并经证件所有者和使用者头像确认。每次使用时,必须实际使用者动态头像认证。充值时要进行人脸识别,玩一定时间以后,15 分钟或半小时再进行一次人脸识别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建议,借鉴公安部门处理交通违规的办法,制定“游戏企业行为分”评定制度。对于违规运营的游戏企业,视具体情节的轻重进行对应的警告、扣分以及罚款处理。一旦游戏企业的行为分被全部扣除,则需立即吊销该企业的营业执照。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李君呼吁,应禁止明星代言网络游戏广告,总量控制游戏类目在各类媒体的展示广告和互联网的推送;加强广告巡查力度,对管理对象实行黑名单剔除制度,对事实投诉成立的,还要计入企业的信用档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