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哲铭
编辑/李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中国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近年来,制造业承载了我国30%的GDP,提供了上亿个工作岗位。中国制造业对世界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不久前介绍,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
杨元庆代表表示,“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任何世界强国的发展进程中,制造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强国之基、立国之本。唯有‘制造’强,才能助力国家穿越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格局和周期,不断前行。”
中国制造找到新的“起跳板”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亦是后疫情时代发展的关键之年,制造业发展规划落实尤为重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从历史角度来看,后工业化时代,强国将占据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服务业比重也持续上升,制造业比重经历一段时间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进入新的平衡点。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人均GDP仅在1万美元左右,制造业占比逐步下降,2019年达27.1%。而日韩德等国人均GDP在3万至4万美元水平,制造业比重普遍保持在20%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曾表示:“过早去制造业化,可能令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中国经济转型周期与全球技术创新周期双重叠加的历史时点上。”杨元庆代表乐观地表示,“第四次产业革命为中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引领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领域,中国跟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我们可能还具有优势。一旦这些先进的智能科技跟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就为中国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
中国工程院在《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美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依然持续高于各国,处于第一阵列,综合优势突出;德国、日本稳居第二阵列,相对优势明显;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处于第三阵列,中国居前。但从2012~2019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成为整体提升最快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呼吁,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凝心聚力。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新时代下,企业家肩负新使命。
“在‘十四五’时期,联想将加速推动新IT赋能实体经济,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大战略之中修炼内功,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杨元庆代表说道。
“新IT”赋能实体经济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今年的两会建议,那就是‘新IT赋能实体经济,促进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杨元庆代表总结。
今天,真正重要的是计算(computing),而且它是无所不在的。由此就有了一个对IT的新的定义:首先是计算比计算机重要,其次是B端比C端重要,第三是智能(intelligence)比信息(information)重要。
新IT在本质上是依托于以高带宽、广覆盖和低时延为前提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加上大量的数据而生成智能的技术。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从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到intelligence technology(智能技术),这就是导致2017年以后产业变局的真正的技术背景。
事实上,在IT制造领域,联想一直都是最有经验的企业之一。
在其引以为傲的联宝工厂里,每天约有5000笔订单涌入,全年为合肥贡献了十分之一的GDP,一个为人熟知的成绩是,全球每售出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来自这家工厂。但不为人知的是,诸如5G、AI这类炙手可热的技术总要先在工厂里被验证。
2020年9月3日,一条打磨一年多的新产线终于上线。40米长的“水星线”像拼搭乐高模型一样,保证最大柔性。“水星线”由61套自动化设备以及23台机器人组成,产线随时可以进行调整。这样的模块化设计,意味着产线可以做各种不同的产品或同一产品不同的配置。
这样一条PC整机生产线,不仅将大数据、工业IoT、AI技术和生产制造有机集合,还实现了5G局部应用。“以前,这几乎是不敢想象的。”在岗工人也对《中国企业》感慨联想的全新速度。
这些自身积攒下来的经验被杨元庆代表归结到了最新的解决方案里:“我们高度重视行业的可复制性。每服务一家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联想都会将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成方法论,把提供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复制到其他领域和场景。”
在杨元庆代表的定义里,新IT也不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而是指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即基于‘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在联想,有一门针对客户的推广课——《最佳实践:成就一个新的“世界500强”》。这门课程的宗旨就是“实践出真知”。联想常把自己当小白鼠,在市场上推广的许多主要核心技术应用,自己就是首个尝鲜者,这种尝鲜包括超融合技术、大数据服务等。
从2016年开始,联想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产品,在积极赋能客户进行智能化转型,现在已经为汽车、能源、制造、3C等行业的上百家大型企业客户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杨元庆代表表示:“在各行各业全方位应用新IT,加速智能化变革,有助于大幅提升经济整体及个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和商业化进程,是企业与行业穿越双周期、致胜智能化时代的核心成功要素。”
联想用数字成绩佐证了这一判断,在财报里,软件与服务业务增长迅猛。
攻克“卡脖子”技术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并不是一时或一个国家的主题。
麦肯锡在报告里指出,2012年,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再工业化”,提出了总投资额10亿美元的“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也提出了“工业4.0平台计划”。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将“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依然存在“卡脖子”问题。
“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还是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布局。这其中,企业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杨元庆代表表示。
杨元庆代表总结,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解决“卡脖子”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企业自身的技术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全球科研人才,深化国际合作,也有助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经费投入、企业研发和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
“行业龙头企业更是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带动、促进中小微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助力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杨元庆代表强调。
目前,联想在全球共设有17处研发基地,构建了联想创投、研究院、产品事业部三级研发体制;每年以超过100亿元的规模投入研发,在全球积累专利及专利申请近3万件。近期,IFI全球专利250强榜单发布,联想位列全球专利第一梯队。
杨元庆代表表示,未来5年,联想会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在设备创新、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超算、5G、区块链等研究领域基础之上,持续探索量子计算、脑机接口、6G等前沿领域。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