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实习记者吴琼
“儿子,快来看,这里有‘极目一号’!就是上次咱们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个浮空艇。”一位年轻的父亲兴奋地向孩子招手。10岁的儿子周远达平时酷爱自然,这会正在观看“西藏琼嘉岗锂矿矿石样品锂辉石伟晶岩”“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岩石样品”和“珠峰顶部岩石样品”这几块来自远方的“石头”。
8月21日,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暨北京科技周现场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展区,吸引了不少像周远达父子的科学爱好者前来参观。展区里,不仅有稀有的石头样品、浮空艇模型,还有十多块图文并茂的展览,分别展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各项成就,更多很多关于青藏和科考的书籍……
“这个浮空艇非常了不起。它10次升空中,最高升空至9050米,有6次超过8000米。看报道说,科考队靠它首次在珠峰地区获得了高空大气变化的多项数据。”“爸爸,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呀?”“你忘了爸爸是军事迷了吗,我喜欢研究各种飞行器啊。”
这对父子在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前交流了许久。临走之前,孩子还请父亲为自己和“极目一号”合影。
当他们忙着拍照,一高一矮两个学龄前小朋友挣脱父母的手,顺势“挤”到岩石展柜前。“我听说过‘花岗岩’这个词,还是第一次见到真的实物呢。这个‘喜马拉雅’是山的名字吗?”“这个‘飞机’怎么不飞啊,没有人给它加油吗?呼叫汪汪队。”他们的对话惹得周围参观者一阵发笑,现场气氛一下热闹起来。
一旁“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展板前的市民崔女士一边望着两个小朋友笑着,一边跟即将升入高一的儿子说,“瞧,‘巅峰使命’,这下可以系统学习了。”崔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家住在海淀区,特意赶到通州区来‘打卡’。我们已经连续参加好几年了,今年也是早早就盼着开幕。看到这个展区,一下觉得来值了,科考那么深奥的内容被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面前,抽象的内容一下就清晰了。”
作为“老粉”,崔女士很了解科技周活动,“这是咱们国家科技实力的一个展示,也是孩子们长见识的机会。除了青藏科考,我儿子还对科技奥运、科技抗疫感兴趣,他说能了解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科技知识。”
崔女士15岁的儿子一边参观,一边在手机备忘录上写着“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第一次青藏科考是一次科学大发现,那么始于2017年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则延伸至泛第三极地区,预计为期10年。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地区之一。这片区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关乎30多亿人的生存发展……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
一走到展区的书籍区域,市民张文涛就被《这里是中国》吸引住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之前看过电子版,但一直没买到纸质版,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看到了。”张文涛告诉记者,自己从事的工作涉及科普,所以一直很关注青藏第二次科考的相关内容,“今天特意到这个最权威、最专业的展区来取经,果然不虚此行。”说完,他突然乐了一下,“今天留下了很大的遗憾——没带孩子来!回家得让他‘云’逛科技周,必须补上这一课。”
青藏高原很远,科考很深奥;但科技周很近,现场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展览很有料,也易懂。当一位位市民在“第二次青藏科考”展区驻足,当一个个名词被孩子们记住,“青藏高原”不再只是一个词语,从此在孩子们心中有了巍峨的模样,“科考”也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一幅幅科考队员行走于冰蚀谷内、与冰裂缝相伴的画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