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503件珍贵文物在国博诉说古罗马文明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图为观众观看古罗马珍贵文物及相关展示。
本报记者 
洪星摄


  本报记者 张盖伦

  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至10月9日。习近平主席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分别对此次活动发来了贺信。

  展览通过来自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系统反映意大利半岛实现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展现意大利文化渊源的丰富多彩。

  这是意大利人自己讲述自己历史的展览。7月11日,国家博物馆国际与艺术展览总监、展览中方策展人潘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展览在我国文化和旅游部、意大利文化部、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的指导下完成。它是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活动的旗舰项目,也是中意两国深厚友谊的见证。

  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疫情以后第一个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503件文物在这一特殊时期漂洋过海,体现的也正是中意两国互尊互鉴、互信互谅的共通理念。

  观众之所以能看到这些远道而来的文物,很重要的原因,是意大利文博界对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信任——他们同意视频点交。

  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尝试视频点交。

  意大利方面并没有博物馆人员前来护送文物和现场点交布展,一切都在线上进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借助视频会议平台与对方连线,双方工作人员通过镜头共同检查文物,并在意大利借展博物馆人员的指导下,把珍贵的文物摆放到展台上,然后进行加固。

  双方有6个小时时差,中国国家博物馆配合意大利方,每天从下午3时至午夜12时进行点交工作,为期整整8天。

  策展助理何书铱全程参与了点交。她能深刻感到,意大利同行珍视他们的文物。一张棺床是阿布鲁佐弗里杰别墅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们将部件一样样拆下来,装箱运来中国,附上了十几段录像,展示如何安装;而中方安装时,也要将每一个步骤录制给他们,确保能顺利展出。

  展览中的伽拉太人(凯尔特人)和希腊诸神战斗场景雕饰残件,每一片浮雕运来时都是分开的,中方要按照对方提供的示意图,一点点将残件排布好,并根据原有的钉口,一个螺丝一个螺丝地把雕饰拧上配套的展台,再用和文物颜色相近的材质遮盖钉口。

  在点交过程中,国博文保院的修复人员也一直在场,他们及时发现了文物运输过程中的一些破损和脱落,积极找到了解决方案。

  潘晴记得,一件公元前1世纪的双涡旋柄高脚杯形酒缸的杯柄在运输途中断裂了。杯柄本就被修复过,已经十分脆弱,但它又是这件文物的亮点之一。它还能继续展出吗?经过沟通,借出方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修复人员用可逆方式进行修复。于是,这一漂亮的雪花石酒缸,最终得以和我国观众见面。

  当文物回到意大利的时候,还会多一些东西——中方制作的支架。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支架专家为一些文物量身定做了支架,以确保文物展出安全。比如,给一些头像加粗了“脖子”、配套了底座,给已经有裂痕的盆加上了底托,给金饰配上了黑色绒布的展托……有借展博物馆的负责人看到这些支架后,直呼“你们做得太棒了,手艺太好了”,还希望能一起打包回意大利。“我馆同行也非常高兴能够给意大利的同行们送去这些小小的心意。这也是他们对我们的一种认可。”潘晴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中展出的若干件考古发现和艺术巨作,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有些甚至从未离开过所属博物馆。

  (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