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喜马拉雅山下的“科技神话”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大美边疆】

  喜马拉雅山南麓,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是夏尔巴人的聚居地,这里孕育了独特的夏尔巴民俗文化。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进出陈塘的所有物资,全靠人背畜驮。陈塘曾被世人称为“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海拔2000米以上的陈塘,面积255平方公里,2600多名夏尔巴人聚居在此生活。


  科技固边境,心中有祖国


  陈塘镇有12公里长的边境线,有21个国界界桩,管辖着“第一村那塘”等6个行政村,5个山口通尼泊尔,与尼泊尔的基玛塘嘎遥遥相望……

  走进陈塘镇,夏尔巴人的村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每户人家房顶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2019年底,首条通往陈塘镇的公路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夏尔巴人的生活。

  公路开通前,陈塘镇夏尔巴人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过去从县里到陈塘,到了日屋镇就得走路前往,中间要翻一座大山,花一天时间才能到达陈塘。”日喀则市科技局局长杨兴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去年以来,在自治区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专项的支持下,村里建基地、育产业、创品牌、拓市场,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记者来到陈塘镇那塘村87岁的村民加参家,一家人正在忙碌着整理收获的土豆,房前一面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加参老人说,他们家每周都要升国旗,升国旗的时候还要唱国歌,这已成为家里的生活习惯。“现在不愁吃喝,日子越过越好,这都是共产党的恩情。”加参的儿子卡杰插话道。28岁的卡杰是村里的双联户长,定期召集村民巡边护边。

  巡边时,有专人举着国旗走在前面。卡杰说:“巡逻要到边境一线,带着国旗,就是在证明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手里有国旗,心中有祖国。带着国旗去巡边,心里踏实。”

  定结县副县长丁丽敏告诉记者:“巩固拓展边境地区脱贫成果,积极衔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投入持续增强,赋能农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惠及陈塘边境各村群众。”还有乡村改房屋、建广场、装太阳能灯、修水泥路、铺排污管……

  如今,在陈塘镇,挂国旗、唱国歌成为夏尔巴人传承历史、守护祖国大好山河的日常。


  养殖技术赋能,农牧民喜增收


  “哔、哔、哔……”5月24日上午,一群黑乎乎的藏香猪从山腰冲下,聚集在养殖员古如面前。这些体型矮小、毛色黝黑的猪仔,圆了他和69户那塘村民的致富梦。

  自治区农科院环资所驻陈塘镇那塘村第一书记秦基伟说,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专项落地那塘后,通过科学编制养殖技术规程和本地种源针对性饲料配方的研发,及藏香猪肉制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当地藏香猪的繁殖率和出栏率极大提高。

  目前,那塘村集体养殖合作社的藏香猪有200多头,养殖场也初具规模。村党支部书记桑丹告诉记者:“待养殖技术和销路稳定后,将带动更多村民搞养殖,走上致富道。”

  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样板,为什么选择陈塘为突破点?自治区农科院环资所所长王文峰认为,陈塘地处边境一线,农牧产业有基础,致富边民有期盼,自治区农科院有技术,有成果,有热情,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科研与生产有效结合,从而达到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的目的。

  2021年以来,陈塘用科技为鸡爪谷深加工项目赋能——配套藏药材波楞瓜和食用菌黑木耳产业可持续规划,打造藏香猪养殖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野生中蜂驯化养殖精细化水平等。一个个科技项目扎实落地,形成乡村振兴全产业链闭环模式,打破了陈塘“九山一水半分田”的资源禀赋限制。2021年,该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05元。

  “陈塘镇的发展实践在西藏不是个案。”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钟国强说,自治区广大科技工作者扎根雪域高原,以科技兴边、固边为己任,以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注入科技要素,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科技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样板。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