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袁隆平的创新思维与方法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辞世。一年来,人们不断地以不同方式追思袁老。作为举世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学术思想、科研方法、人格精神,充满理性的光辉和魅力,可谓“形神具备”。这“形”与“神”,对激励今人、昭示来者,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袁院士田间工作照(图片由作者提供)


    勇闯禁区,学术思想标新立异


    袁隆平学术思想的核心是创立了一门崭新的、系统的杂交水稻科学,丰富和发展了作物遗传与育种理论。

    袁隆平很喜欢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对题书斋联。如果在研究中没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就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他在田间实践中发现水稻与其他作物一样应该具有杂交优势,对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辛洛特和邓恩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细胞遗传学》一书中“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是没有杂交优势的”断言提出质疑。

    1966年2月,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杂交水稻的论文,勇敢地作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论断,突破了多年无人问津的理论禁区。在实践的基础上,他匠心独运,设计了三系选育与配套方案。尔后,他率先擎起杂交水稻研究的大旗,与国内的志同道合者一起,从研究三系杂交稻到两系杂交稻,再从两系杂交稻向超级稻冲刺,并取得了一个个突破,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之无愧。


    博采众长,科研方法独具匠心


    袁隆平最主要的科研方法有4种:以信息联比法启发,以辩证分析法引导,以试验探索法突破,以灵感思维法推进。

    袁隆平非常注意利用信息并引起联想类比获得启发。他以玉米、高粱等作物有杂种优势的事实,联想到自己发现的“天然杂交稻株”和人工杂交后代均有优势,经过联想类比,他认为水稻和其他作物一样都有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在如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问题上,他以水稻与高粱类比,联想到杂交高粱的培育三系和配套成功经验应可借鉴。在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等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中,袁隆平通过各种正常途径,获得了广泛的信息和宝贵的种质资源。

    袁隆平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杂交水稻科研。在实践中,他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解决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问题;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扩大、加剧杂交亲本核质矛盾获取不育系和保持系,缩小、缓和亲本的核质矛盾获得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坚持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提出杂交水稻不断发展理论和三阶段发展战略。

    试验探索法是贯穿于袁隆平整个科研实践的科学方法。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他与科研人员进行过数以千次、甚至万次的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以求达到设计的目的。

    袁隆平十分注重捕捉和利用灵感思维。他通过多看、多思、多听、多参加讨论等方式来激发思维灵感,带来认识和实践上的突破。比如,1985年,袁隆平在日本《育种学》杂志上看到,池桥宏教授发表的关于水稻远缘杂交子一代育性中呈亲和性显性基因类型品种筛选成功的文章。他认为这种广亲和显性基因可以应用于亚种间杂交组合,使其结实率得到提高。于是,他与池桥宏进行了接洽和交谈,池桥宏钦佩袁隆平的贡献并赠送了少量含有广亲和显性基因的种子。袁隆平亲自用这些种子主持进行实验,成功解决了结实率低的问题。


    坚持真理,创新精神激励后人 


    人们把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人品作风,总结为7种精神:为党为国为民为事业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拼搏和艰苦奋斗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勇攀高峰和不断开拓前进的创新精神;勇于和善于组织国内外大协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既重视研究又重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高度负责精神;不以权威自居、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超越精神。

    袁隆平崇尚真理,坚持真理。他说:“坚持真理是我的一贯作风,坚持真理才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科学的尊严,才能保住‘面子’。如果为保‘面子’而弄虚作假,不懂装懂反而保不住‘面子’而失去‘面子’”。

    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心爱的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所形成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和导引,他的智慧、情感和实践历经漫漫岁月凝练而成的创新精髓,是科学殿堂里的宝贵财富,启迪后人,尤其对激励青少年一代开拓创新,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高新科技》期刊总编辑,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梦圆大地:袁隆平传》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