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蒙古族美食:红+白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英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怀抱。他们去太空“出差”6个月的出发地东风航天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

东风镇,正是因东风航天城而得名,也因此而成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之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亲身感受航天圆梦的骄傲和自豪,实地体验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戏购娱)之首的“吃”:蒙古族美食。

东风镇地处额济纳旗南部,以沙漠、荒漠绿洲为主,面积34088平方千米。2019年总人口1367人,蒙古族占总人口的66%,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2017年,东风镇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据统计,我国有67个蒙古族自治乡镇、8个蒙古族自治县、3个蒙古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自治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甘肃、新疆,共有580万人。蒙古族别称:“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这是因为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业为生计。这种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和游牧生活,尽管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特别是把传统食品划分为独具特色的两大类:红食、白食。

红食,蒙古语叫“乌兰伊德”,专指牛、羊、猪等牲畜的肉制品。“红食”之称富有色彩感和生动性。古代,蒙古族以狩猎和畜牧业为主,逐渐形成了“宰羊为粮”的饮食生活特征,一日三餐离不开肉,以羊肉、牛肉、骆驼肉为主。源远流长的烤全羊、手把肉、枸杞驼蹄羹等蒙古族肉类名菜,也走上了兄弟民族的餐桌。在蒙古族饭店和家庭厨房,都能看到精湛的肉类烹饪技艺。

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专指牛、羊、马、骆驼的奶制品。在蒙古族看来,白色表示纯洁、吉祥、崇高。鲜奶、酸奶、奶茶、奶酒,都是蒙古族的上等饮品。奶制品不仅用来喝,还能变着花样吃,比如:奶粉、奶糕、奶片、奶酪(奶蛋子)、奶皮子、奶豆腐、奶汁驼髓。在蒙古族聚居区,还有夏季举办“马奶节”的习俗,节日里办全羊宴,用最好的奶酒招待客人。白食,也特指蒙古族用来敬客的食品,是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待客的最高礼遇。

红食+白食,代表了蒙古族的吃与喝。在蒙古族饮食文化和节庆文化中,还有一个突出颜色的独特呈现——白节。白节,蒙古语称“查干萨日”,“查干”含有白色和开始的意思,“查干萨日”意为“白色的新年”。蒙古族崇尚白色,故称这一节日为“白节”“白月”。自元朝起,蒙古族开始使用中原历算法,由此,蒙古族的白月与汉族的春节节期相合。蒙古族的白节即汉族的春节。《马可波罗游记》记述:白节“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2011年,春节(查干萨日)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蒙古族欢度白节和喜庆的宴会上,为了表达喜悦之情,人们拿起桌子上的餐具做乐器、当道具,欢歌曼舞,动作优美,气质高雅,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顶碗舞: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里面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子,在歌声中翩翩起舞。筷子舞:两手各握一把筷子,用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双手胸前交叉相互击打筷子;一只手持筷子击打两肩,另一只手持筷子击打地面,边打边蹲边就地转圈;筷子击打多变,脚下舞步不停。盅子舞: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快、慢、碎、抖等各种声音,闻声起舞。

在歌舞伴宴的喜庆气氛中,人们分享蒙古族美食:吃红食、喝白食。

6个月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在蒙古族为主体的东风镇里,厨师们为发射场工作人员准备了寓意满满的“福气包”。每个包子有13个褶,寓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六种包子馅,各有寓意。有一种包子里包进了蒙古族的红食——牛肉馅,取名“牛气冲天”包,象征着对中国航天的美好祝福。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