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学会三种人格转换,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大耳叔叔您好!

昨天,我又跟长途汽车司机的继父吵架了。原因是我买了一个比较贵的吉他,然后他就骂了一个晚上,还恶狠狠地说了很多威胁的话。我很害怕,妈妈也在旁边无助地哭,我安慰妈妈不要怕。我不明白继父现在是怎么了,他以前对我还好,一家三口还算和睦,现在我读高三后,他却经常看我不顺眼,每次回来好像都故意找我的茬。

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晓崔(化名)  


晓崔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我很能理解一个高三学生和家长在这个时期的焦灼情绪,哪怕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一触即发,引爆“战争”。

老师首先要表扬你,你能觉察到自己和家人的情绪变化,并写信给心理老师咨询,看得出来,你很想改变现状。你信中提到,自己生活在重组家庭,并且这个重组家庭以前还很和睦。我想,在这个家庭里,爸爸没有自己的血缘子女,每天很辛苦地养活这个家庭,其实挺不容易的。而且长途司机每天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精神也是高度集中的,回到家会很疲惫。人在疲惫状态下容易引发情绪的失控,或许爸爸情绪的爆发不是因为你买的吉他很贵,而是因为看到你高三了还在买吉他!他想看到的或许是你高三拼搏冲刺的样子。所以,我想如果这个事情放在高考后或许就不是这个情形了。

另一个角度,你们是非血缘父子,爸爸潜意识里有对你爱的控制,对自己无力感的恐慌,以及害怕你高三毕业后爱的失去。在行为失控下,爸爸想用语言来控制,越是表达得尖锐刻骨,越能投射出对你爱的程度,我觉得你应该很庆幸有这样爱你的好爸爸。

在心理学上,我们的人格经常在儿童、成人、家长三种情景与感觉一致的系统下转化。比如,你在和你的父母沟通时也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转换中。“我很害怕”展现的是一种儿童自我状态,“我安慰妈妈不要怕”展现的是一种家长自我状态,而“现在读高三经常看我不顺眼,每次回来都找茬”展现的则是成人自我状态。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形,在沟通的时候可以尝试用这三种模式灵活地转换。比如,爸爸用家长的自我状态跟你沟通,这时你可以切换成儿童自我状态,避开锋芒,就不会发生碰撞了;爸爸和你用成人自我状态和你谈未来,谈生活的时候,你也可以切换成成人自我状态,进行平等地交流;如果爸爸感觉很累或遇到困难,有负面情绪或行为,这时候你可以切换成家长的模式来鼓励和安慰他,触动他内心最温暖的地方,让他获得温暖和力量。试试看这种交往模式,我相信它会倍增你们的亲密关系。

最后也要提醒你,高考前注意劳逸结合,合理把握时间,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也祝你们的家庭更加幸福!

大耳叔叔  


案例反思

父母对孩子爱的形式不是控制而是表达,心理学上PAC人际沟通理论是指人格的三种自我状态下的转换(P即父母,A即成人,C即儿童)。儿童自我是童年遗留下来的思想、感觉及行为;成人自我则是针对目前现实的自主性感觉,是思想和行为的组合体;父母自我则是个体从周围重要人物所内射的感觉、思想和行为。当下,很多高三的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处于焦虑状态,可以通过学习PAC人际沟通的理论,明白父母和父母状态、成人和成人状态、儿童和儿童状态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这三种状态的结合体,以此去应对来自家庭和外界的压力,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进而悦纳自己,提高自我。

(作者系心理高级教师、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从事心理工作近20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