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古时,这只小虫能“请动”皇后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博览荟】

  “男耕女织”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由于纺织所需布料源于蚕茧,因而采桑养蚕为“女织”的重要内容,亦受到皇家重视。成书于西周时期的《周礼》,其卷二“内宰”记载:周朝的仲春时节,皇后会亲自在北郊养蚕,并用于制作祭服。不仅如此,为鼓励天下女性采桑,古代皇后会以“躬桑仪”的方式,亲自进行示范。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其第三卷“季春纪第三”载有“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即皇后皇妃会在季春3月斋戒,面向东方亲自采摘桑叶,以劝导天下女性采桑养蚕。位于北京北海公园东北角的先蚕坛,建造于乾隆八年(1743年),为清代皇后行“先蚕礼”场所。先蚕礼是由皇后主持的国家祀典,其主要礼仪流程包括诣坛、祭坛、躬桑、献茧等,其中“躬桑仪”为皇后采桑礼,最具有特色。

  诣坛是指皇后从紫禁城出发前往先蚕坛,祭坛则是指皇后在先蚕坛祭祀先蚕(蚕神)。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六十二记载,祭祀先蚕的时间为农历3月吉日,具体时间由钦天监确定。诣坛前3天,皇后举行斋戒活动,以示诚敬。另据清代官员鄂尔泰等人撰《国朝宫史》卷六“典礼二”记载,诣坛当天黎明,皇后率陪祀嫔妃在交泰殿阅视采桑的工具。所有祭祀人员均穿吉服。辰正初刻(约上午八点一刻),太监奏请皇后出宫。皇后及陪祀嫔妃由神武门出宫,再由北上门西行至先蚕坛。皇后在具服殿休憩片刻后,即祭祀蚕神。需要说明的是,先蚕坛内包括若干建筑,其中祭祀蚕神的蚕坛位于西部区域,具服殿则位于北部区域。

  祭蚕神之日,如果蚕已经出生,则于第二日举行躬桑仪;如果蚕还未出生,则择日躬桑。《国朝宫史》卷六“典礼二”,详细记载了躬桑仪的过程。

  躬桑仪的举行场所位于先蚕坛南部。此处有观桑台,台南面分为3个区域,中间区域为南北向通道,两侧区域为桑林。参与人员主要有:皇后,妃嫔选二人,公主、福晋、镇国公夫人选三人,文三品、武二品官以上命妇选四人,执事女官、蚕母、蚕妇数十人。其中,命妇为官员的妻子或母亲,执事女官主要负责典仪、助采等工作,蚕母为主管蚕事的女官,蚕妇为养蚕的妇女。另现场还有太监若干,或举旗或在皇后采桑时奏乐唱歌。

  采桑的主要工具为钩、筐。其中,皇后用金钩及黄筐,妃、嫔用银钩及黄筐,公主、福晋、夫人、命妇均用铁钩及红筐。这些工具被提前运至桑林。另采桑人员有各自的“点位”:从北往南第一排桑林为皇后采桑处,第二排为妃、嫔采桑处,第三排为公主、福晋、夫人采桑处,第四排为命妇采桑处。

  躬桑仪开始后,皇后右手持钩,左手持筐,先走到东侧第一株桑树前,向东采桑1条;然后走到西侧第一株桑树前,仍向东采桑2条。期间,两名蚕母侍从皇后两侧,帮助采桑。皇后采桑时,数名太监击鼓吹笙,又有数名太监高唱“采桑辞”,赞美盛大的场景,歌颂皇后的美德。随后,皇后将钩、筐交典仪官,登观桑台,入宝座,观看嫔妃等人采桑。在执事女官导引下,已在采桑处的妃嫔等人,每人由蚕妇二人相助,开始采桑。需要说明的是,皇后采桑3条,妃、嫔、公主、福晋、夫人采桑5条,命妇采桑9条。古人把单数称为“阳数”,3为寓意宇宙万物之数,如《老子道德经下篇》之“四十二章”载有“三生万物”;5为居中的阳数,寓意范围之广;9为最大的阳数,寓意数量最多。

  采桑完成后,妃、嫔登上观桑台,立于皇后前方两侧;公主、福晋、夫人、命妇立于观桑台下两侧。在女官引导下,蚕母、蚕妇分别走到观桑台前。皇后将装有桑叶的筐授予蚕母,妃嫔等人依次将各自的筐授予蚕妇。所有采到的桑叶被切碎,并由蚕妇送至观桑台东侧的蚕室喂食。最后,皇后回到具服殿,登高座,妃、嫔等人在殿外跪谢皇后。至此,躬桑礼完成。

  献茧仪即蚕结茧后,蚕母、蚕妇选择质量上乘者,盛筐献给皇后,皇后再献给皇帝、皇太后。随后,皇后择吉日率嫔妃再次前往先蚕坛,亲手缫丝(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3盆,并阅视嫔妃缫丝5盆。剩余蚕茧由蚕妇缫丝完毕。上述礼仪过程,亦载于《国朝宫史》卷六“典礼二”。

  由上可知,清代皇后举行以躬桑仪为代表的先蚕礼,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解读我国古代宫廷典仪、宫廷音乐、节令习俗、桑蚕缫丝等文化的宝贵史料,亦能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