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促进青少年群体理解、参与科技创新,全面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是科普工作的重点任务,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初显成效的背景下,青少年科普教育就成为目前比较紧迫的任务。
教育专家普遍认为,面对的对象年龄越小,科普教育越重要。一些国家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普教育有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制定科普教育鼓励性措施
科技创新、科技发展究其根本还是人才竞争,科技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普教育相关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美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计划将GDP的万分之三投资于科学教育等相关方面,这超过了太空竞赛时期美国于1964年创造的科研投资最高额。
欧盟国家在从第七研发框架计划(2007—2013年)开始,每年投入经费增加到4700万欧元。
从2010年2月开始,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组织的科普专家小组推出《英国科普行动计划》,用于科普和国际合作预算平均每年4000万英镑。
日本政府的科普理念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日本现已形成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政府与团体(或企业)互相关联,有机配合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体系,对科普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在化为社会各界支持科普教育的举动。
在制定鼓励性措施这方面,我国可以鼓励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和学科教育相互融合、促进。校内科普教育不应该被当成负担,理工类学科本身就具有科普教育的客观基础,应在制度化层面强化青少年科普教育。
设立专项资金推动科普教育
欧美一些国家的科技界在科普教育的推动过程中普遍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对青少年科普教育起到了唤醒和引领的作用。
在美国的科普教育中,参与科普最多的是美国科学基金会,通过资金资助等模式促进科普教育,其中以美国科学促进会和史密森尼学会为代表的民间团体影响最大。美国所有的科技项目,都包含“对公众宣传”的内容。美国科学基金会为鼓励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科普活动,设立了“研究经费追加科普拨款”制度。
美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创新培养。从上世纪70年代起实施“学生——科学家伙伴关系”计划,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家的研究课题当中。美国科学界认为,中小学生们收集的数据是宝贵的研究资料。同时,学生们因为能够参加真正的科学研究而兴趣高涨。
英国采取了两方面工作推动科普教育,一方面英国各研究理事会每年两次征集科学家开展科普项目活动,由科学家自己决定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科技组织和科技团体也在科普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皇家科学研究与普及所和皇家学会等。皇家科学研究与普及所最具影响的科普活动是每年圣诞节期间举办的圣诞科学讲座。该讲座由著名物理、化学家法拉第于1826年发起,目的是使少年儿童感受到科学的无穷乐趣,唤起他们对科学的热爱。皇家学会每年还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展览等形式,增进科学家与公众间的交流,让公众走近科学、理解科学。
发挥“科普达人”带动效应
美国科普作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阿西莫夫、萨根等,他们的科幻作品激发了众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同时,美国国内的著名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常被邀请到中小学校,与学生畅谈科学问题。很多普通科研人员,也会被安排到中小学校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日本将各类博物馆和科学馆的工作人员,科技领域的教育者,与科技相关工作的行政机关、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从事科技新闻报道的记者,从事科学节目制作人员以及非营利独立机构(以提髙国民科学素养为目标而进行科学传播为目标)的法人等均列为“科学传播员”,将其与“专业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成果社会化人才”“技能型人才”列入今后要大力培养和吸引的五类科技人才。
加拿大科学家、研究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大多积极参与科普创作,作科普报告,义务担任科学辅导员,撰写科学(科普)文章、图书、电视解说等。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彰显了迈向科技大国的决心和能力。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重大科技事件进行科普教育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值得肯定的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很有必要推广。我们还需要更多在科技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科普教育,把这样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科学工作者、大学教授等,纳入到科普教育的推广活动中来,请他们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
上一篇:诵读古诗词“过时”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