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建功立业抛安逸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陈福梅教授(中)和她的学生合影      鞠红 摄 

    前几天,著名安全工程专家,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给我发来微信,说他准备将陈福梅教授写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安全卷)》,希望我帮助核实相关文字。这真是一件好事情,为冯教授点赞。

    陈福梅是我国“火工与烟火技术”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冯长根和我都是她的学生。陈教授生前为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兵器工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为兵器科技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过重大贡献。

    1978年,我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火工品专业,开学第一天就是陈教授上的专业教育课。她开门见山就给这个神秘的军工专业以通俗的解释:“火工品就是装有火药或炸药用于点火或起爆的各种装置的总称,火柴就是最简单的火工品,子弹底火、炮弹引信里的雷管、炸药包上的导火索、连接各级运载火箭的爆炸螺栓,也都是火工品。”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陈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北京理工大学,乃至全国整个火工行业,大家都称身为女性的陈福梅为“先生”。我想,这其中除了衬托出陈教授巾帼不让须眉的个性外,更多地则透出了人们对这位女性学者的深深敬意。

    陈先生1920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一辈子几乎都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火工品专业及相关实验室,长期担任火工品专业教研室主任。

    陈先生1940年考入浙江大学,大学毕业后曾在重庆化龙桥电讯机械修造厂工作;抗战胜利后,因不满国民党挑起内战,遂辞去这家兵工厂技术员职务,重新考回浙大读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英士大学和家乡中学任教,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亲历新旧社会巨大差异,她深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朝气蓬勃和共产党的英明伟大,1950年10月遂致函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自荐到了这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工作。

    陈先生告诉我,正是因为目睹了抗战时期我国军事工业的羸弱,她才选择了到北理工这所国防科技院校工作。火工品属易燃易爆产品,无论是科研还是生产都具高危性,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学生并不十分安心专业学习。陈先生常常以自己艰苦创业筹建我国第一个火工品专业实验室的经历,教育我们要立大志,吃大苦,为国家和民族多奉献。

    从系里老教授那得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陈先生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强化自学了俄语,翻译出版了《火工品》等俄文专业教材;改革开放后,又自学日语,翻译出版了《安全工程学》等日文专业书籍。在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上,陈先生给她的弟子树立了榜样。

    我考上研究生时,陈先生已罹患淋巴癌2年,一直在接受化疗、放疗。我毕业留校后,陈先生病情多次反复,先后3次接受手术。但我并没觉得导师是重病患者,她始终乐观豁达,带病坚持教学、科研,患病期间还撰写出版了《火工品原理与设计》专著。

    根据学位论文研究课题需要,1984年下半年,陈先生安排我到湖南一家兵工厂做了三个月的爆炸试验。厂领导非常重视,指定一位车间主任全程协调,并专门给我配备了一名技术工人助手。陈先生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深入一线帮助兵工厂解决技术难题,厂领导说,她的学生来厂做试验,必须全力以赴支持。

    那个时代的研究生家庭条件大都很艰苦,陈先生就经常把我们请到家里接受指导,到了吃饭时间就让我们留下一起就餐,既照顾了我们的自尊,又让我们改善了生活。研究生的家属、孩子来京,她都会请到家里拉家常,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平时严厉的陈先生,此时俨然已是慈爱的“母亲”。

    1997年4月15日,陈先生不幸病逝,享年76岁。

    陈先生是北京理工大学改革开放后晋升的第一批教授,也是学校最早的一批女性博士生导师。2022年国际妇女节刚刚过去,谨填《满江红》词一首,以褒赞女性,怀念陈福梅导师:“孟母三迁,断机杼,督儿成器。岳武穆,精忠报国,萱堂激励。伺老持家甘奉献,建功立业抛安逸。颂千古,母爱酿真情,甜如蜜。//桃李育,循诱细。春晖洒,丹心碧。献军工科研,心血呕沥。职场拼搏人典范,亲和良善容颜丽。忆导师,数浩荡慈恩,当铭记。”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