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除了减少工业碳排放之外,森林和草原是增强碳汇功能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稳步提升,在碳汇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能。但是,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方法,使森林碳汇量未能准确体现出来,这将影响我国在国际碳汇市场和国际控制气候变化中的地位。那么,该如何科学计量林草,特别是森林的碳汇量,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只有依托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站的野外第一手监测数据,才能反映出实实在在、真实的森林碳汇量,使我国的碳汇量大大增加。”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在北京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目前,碳汇的计量方法很多。杨忠岐举例,2020年,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多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0—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量的45%。而2021年,采用“森林全口径碳汇”方法计算,我国碳当量为4.34亿吨,折合成二氧化碳量是15.91亿吨。
“数据表明,此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计算并不准确,被低估了。”杨忠岐称,森林全口径碳汇计算方法纠正了以前有关部门公布的碳汇量偏低问题。
何谓森林全口径碳汇?它是指森林资源碳汇包括乔木林、竹林、特灌林,以及疏林地碳汇、未成林造林地碳汇、灌木林碳汇、苗圃地碳汇、荒山灌丛碳汇、城区和乡村散生林碳汇。
怎么有效避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量被低估?对此,杨忠岐介绍说,主要原因在于碳汇计量方法学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一些森林碳汇资源并未被统计进去。而森林全口径碳汇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我国的森林碳汇资源,避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低估,同时,还能彰显林业在“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之前的碳汇计量中并没有使用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站的实测数据。”杨忠岐解释道,要获得生态监测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需要依托现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森林生态定位站,它可以配合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形成国家森林资源综合调查新体系,用于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因此,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站全面而长期的观测资料和数据,在森林碳汇科学计量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就如何科学计量森林碳汇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杨忠岐建议:首先,要研究出一套科学的、国内外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科学精准的碳汇计量方法,为我国的碳汇量计算提供技术支撑。比如把专项林业贷款向林草全口径碳汇研究倾斜,并纳入林业示范项目予以扶持。
其次,要加大对现有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站建设支持力度,全面提升观测能力,为国家提供准确、可靠的林草碳汇基础数据。
最后,在持续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同时,切实加强对现有森林的抚育、经营和管理,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高森林质量和稳定性,提质增效,进一步增加森林碳汇能力。
目前,我国现有森林多以中幼林为主,而且林相参差不齐,病虫害发生严重。杨忠岐表示,要加强科学抚育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及时清理虫害木,增加林分树种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要通过加大抚育补贴资金,提高补贴标准,全面提升我国森林的碳汇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此外,杨忠岐还提交了关于加快组建国家植物园管理机构和关于建立户外探险安全预警系统两个提案。
“当前,国内户外探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缺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需求矛盾。”杨忠岐建议,我国应重视并快速推动此事。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安全预警系统户外安全预警系统,这将对拟开展户外探险活动的地区,在相应时间段内,通过位置定位、电子监测气象、交通等安全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和警告。
此外,还要培养民间救援队伍,推广专项救援保险,实现救援活动的社会化兜底,保护救援队伍自身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使民间救援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探险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每年有近1.7亿人参与户外探险活动,其中有6000多万人参与重度探险活动,并且每年参与户外探险活动的人数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户外探险活动相关安全事故也逐年增加。
根据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户外探险活动事故报告》,2021年户外探险安全事故发生379起。与2020年相比,2021年事故总数增加214起。
上一篇:“她”力量让科学世界更美
下一篇: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创新不问出身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