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
人们还记得,2月4日冬奥开幕时火炬点燃振奋人心,特别是张家口赛区,由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绿氢点燃了太子城火炬台。这是北京冬奥会唯一绿氢火炬,也是近百年冬奥史上首支以绿氢为燃料的火炬。
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得到的氢气,燃烧时只产生水,与以煤炭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灰氢和蓝氢相比,从源头上实现了零碳排放,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约70个在建的绿氢项目,其中GW级项目已超过20个。去年,欧洲还发布了一项里程碑式战略,以支持绿氢发展,提出了2024年建成6GW的电解绿氢产能,2030年建成近40GW电解绿氢产能的发展目标。
高盛集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绿氢已成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支柱,有助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15%。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氢能政策支持正在加强,30个国家的氢战略路线图承诺在十年中,清洁氢的装机容量将比2020年增加400倍,并支持将绿氢的年平均新建速度提高50倍。
此次点燃冬奥会火炬的绿氢,是中国石油新能源领域科技攻关的重要成果之一,也彰显了我国在氢能开发上的科技实力。
早在2017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勘探院)就已开始组建氢能技术攻关团队,重点在可再生能源绿色制氢、氢储运、高效用氢等领域展开核心技术攻关。
勘探院有关负责人坦陈,中国石油在氢能研究方面并没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人才与研发基础都非常薄弱。绿氢团队从零开始,与日本东京大学等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开展合作,把握太阳能制氢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前景,学习太阳能光电催化制氢领域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面对实验室设备不能完全适用于催化剂材料开发,团队成员在抓紧机会调研采购适用设备的同时,积极与外部实验机构合作,未因硬件条件暂时不足而拖住研发脚步。
初次获得电解水催化剂材料降低分解水过电势的实验结果时,团队成员仅享受了短暂的快乐,即加速进入到重复实验阶段,反复进行了上百次实验合成和累计5000小时的性能测试,力保材料性能数据稳定可靠。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支年轻的多学科交叉团队,不仅在太阳能电解水催化剂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更让部分制氢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搭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10平米级模块化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科研示范系统,为推动光催化制氢技术由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条件。此外,勘探院在固态金属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管道掺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为冬奥首用绿氢能源的出炉铺平了道路。
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绿氢燃料供应单位,这支团队临阵受命,倾力投入绿氢研发保供工作。他们用自主研发的铁镍高性能电极催化剂材料,制成光伏耦合电解水制氢装备,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氮化碳光催化制氢材料,构建成光伏电解水+太阳能光解水绿氢系统,成功制备了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清洁氢气燃料,同时严格落实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最终成功为本届冬奥会火炬提供中国石油自产绿氢。
上一篇:妙用色彩点亮新学期
下一篇:唱歌跑调?你可能患了“失歌症”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