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第十三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今年主题聚焦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已经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碳达峰碳中和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更是重大战略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介绍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只是能源系统的变革,而是需要对现行社会经济体系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包括工业能耗占比较大,能源效率相对偏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等。
绿皮书指出,落实双碳目标重点在减排,难点在能源转型。特别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尤其要发挥企业主力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要特别警惕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抓手,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谢伏瞻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行稳致远。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已经具备很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和有利条件,特别在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5G、工业机器人、互联网经济等代表未来绿色经济的产业方面,具有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优势。目前,火电、风电装机处于全球第一。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数据,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比重达到31.9%,风电、光伏装机占全球比重分别达到38.5%和35.8%,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且仍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
应对气候变化,未来十年是关键
2021年是全球多灾多难的一年,无论是世界各地还是我国,都遭受了很多与气候相关的极端灾害。特别是郑州的特大暴雨灾害,无论是小时降雨量,还是24小时降雨量,均创历史纪录,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
今年8月9日,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海洋、陆地的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刚刚结束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达成的《格拉斯哥气候协议》也再一次强调,要想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就必须深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特别强调未来十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十年。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警钟。”《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副主编陈迎提醒,特别是对能源系统安全的影响,包括化石能源生产、运输、需求等。另外,也可能会对构建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造成影响,包括清洁能源生产、传输、调度,都对天气和气候状况的依赖度越来越强,要保障正常运转,必须要从很多方面加强气候保障。
总而言之,碳中和的国际进程已经开启。绿皮书分别从科技创新、碳市场、绿色金融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尤其是科技创新是落实双碳目标非常重要的方面。”陈迎介绍说,近期,主要是节能增效为代表的传统低碳技术;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和绿氢等零碳技术的发展;远期,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负碳技术将发挥更大作用。
绿皮书指出,落实双碳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并引用国际能源署关于碳中和路线图的研究报告,分阶段给出各个部门标志性重点减排措施。
“即使双碳目标可以实现,适应气候变化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气候变化已经发生还将继续发生,气候变化对于全社会的影响已经显现。”陈迎说。
据了解,202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一共30篇,全景式展现我国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机遇、重点难点、政策行动,以及主要国家碳中和政策进展。从绿皮书结构来看,秉承一贯的基本板块,今年分成六个部分,包括:总报告、定量指标评价、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路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变化协同和适应、国际碳中和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