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系统从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升

来源:中国科普网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全面认识黄河生态“家底”,12月1日,来自林草、生态、环境、地理等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同围绕“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由中国工程院张守攻院士、王金南院士,国家林草局规财司副司长傅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王德庆调研员,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等机构组成的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是解决黄河流域治理问题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对于科学谋划、统筹构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成果扎实深入。

会上,中国林科院黄河生态研究院项目团队汇报了年度研究成果《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该成果主要利用遥感监测等数据,对黄河流域1980-2020年近40年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流域层面揭示了黄河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驱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的需求和政策措施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巨大。2000年之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工业和矿业的发展,大量挤占了林地、草原和水域面积。2000年我国进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阶段,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退耕退塘还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政策的实施,黄河流域林地、草地和湿地等生态保育用地得到恢复和发展,黄土高原、腾格里沙漠以及毛乌素沙区等区域的植被恢复较为明显。2015年以后,我国逐步进入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阶段,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稳定,林、草、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从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因素的影响,三江源、甘南和祁连山仍存在草地沙化、湿地草甸缩小等生态退化问题。

专家组表示,未来应从黄河流域整体性出发,进一步优化黄河国土利用空间格局,统筹生态保障、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提高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质量出发,推进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中国林科院黄河生态研究院于2020年10月成立,之后,承担中国林科院重点基金项目“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质量演变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报告是该项目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