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永不消逝的电波》重现“光彩”的秘密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21年10月,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全国院线公映。该电影原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出品,是新中国第一部讲述我党隐蔽战线英雄人物的经典黑白电影,曾激励和感动了无数人。

时光荏苒,60多年后,当这部电影再次被搬上荧屏,不少观众感叹“这修复的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而打开记忆之门的彩色钥匙,来自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组成的修复团队,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式AI(人工智能)上色技术与传统修复手法,使这部经典影片焕发出新的活力。而这部电影也并非一枝独秀,自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创“4K修复”单元后,“4K修复”走进大众视野,《开国大典》《祝福》《海上钢琴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多部国内外经典电影及动画作品都通过4K修复技术“旧貌换新颜”,这得益于影视技术的不断更迭与进步。

步入数字时代前,储存电影的介质主要是胶片。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及转印、播放次数过多等因素,电影胶片会出现污染、掉色、划痕等情况,导致播放时发生画面抖动、模糊、闪烁等各种问题。而伴随着多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影放映迎来了数字时代,更加提升了电影胶片修复的呈现效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胶片修复后能达到4K分辨率的最佳状态,能做到既提供更清晰、优质的作品版本,又尽可能还原画面的原始质感。

一般而言,电影的修复分为三个步骤:物理修复、数字修复和艺术修复。物理修复指对原始胶片进行清洁和修补。数字修复是把35毫米胶片数字化,扫描为序列帧文件,再通过计算机解决动态画面不流畅、画质模糊、色差严重等问题,进行补帧、修复帧率、扩展分辨率、调色、声音修复等工作。艺术修复则需要遵循艺术上的考量,揣摩原创团队思路,对画面中的一些缺失的细节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和再创作,让修复后的影片最大程度地贴合原片,如同修复文物,“修旧如旧”是电影修复的理想目标。

在修复过程中,黑白转彩色是较为困难的一环,这一工序并非只是简单地填色,还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年代与地域,来判定最符合要求的色彩,单纯依靠传统方式手动修复,效率极低,借助AI技术可极大提高修复效率。AI技术上色的原理是让计算机通过大量机器学习,来推演算法和搭建模型,实现智能识别人物、事物、环境等元素并自动进行上色。当然,AI技术上色会存在一定偏差,需要结合手动修复共同完成,以还原最真实的色彩、质感、立体感、光泽度等,达到更为逼真的效果。

电影修复短短几秒钟的画面可能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而这还只是“修复”这一阶段的工作量。修复前的资料考证和修复后的细节推敲、审核修改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毕竟修复的是虚拟的电影作品,但还原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该片的修复团队历时7个多月,完成了16.5万帧黑白影像的逐帧修复工作,通过大荧幕将观众拉回那段惊心动魄的英雄年代。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工程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