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鸮
10月27日早上8点多钟,我即将结束当天的“秋游麋鹿苑”直播时,走到北京麋鹿苑西南角观鸟台的护墙内一角发现,地上散落着一片羽毛,仔细查看,该羽毛呈黑白色,为常见的喜鹊羽毛,其上夹杂着一些鲜红的小肉块,护墙上还有少量的羽毛和血迹。显然,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血案:一只喜鹊被杀并被分尸吃掉!这是谁干的呢?这不由得让人想起9个多月前的一件往事。
日期翻回到1月18日,也是在此处,曾发现过一只绿头鸭被“斩首”。恰巧在观鸟台上有一个监控,经过查看,原来是当天早晨约7点时,一只大鸟把这只鸭子抓到此处,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似乎受到干扰,就放下它的战利品飞走了。
后来经过专家辨认,这只大鸟为华北地区的雕鸮,是野生猫头鹰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因为当天正值周一闭苑,没有游客,这只无头鸭子就被留在原地。一直到夜幕再次降临,雕鸮又飞回观鸟台上的猎物旁边,向四周看了看,可能觉得不踏实,低头叼住死鸭子快速飞走。
雕鸮的发现,是北京麋鹿苑一个新的鸟种记录,当时大家都很高兴。然而这次在同一个地点,一只喜鹊又惨遭“杀戮”,这难道又是雕鸮干的呢?查看监控录像得知,果真如此。原来,在当天凌晨2点41分,一只雕鸮飞临观鸟台,其爪中的喜鹊还在扇翅挣扎,雕鸮用了一分多钟杀死喜鹊,并将其逐步分尸吃掉。在这个过程中,雕鸮并不是埋头吃肉,而是吃两口就抬头观察一下四周情况,就这样吃吃停停,一直到凌晨4点29分,才抓着剩下的最后一块鸟肉飞走,现场留下羽毛和血迹。
两次雕鸮在北京麋鹿苑的记录,或能说明此处有比较固定的雕鸮个体栖息。这标志着这里有着完整、健康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北京麋鹿苑距南五环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周边已建有多个大型居民社区,由此可见,其作为城市绿岛的生态效应可见一斑。
(作者系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科普教师)
相关链接
雕鸮,体长59—73厘米,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猫头鹰之一。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类环境中。广布于欧亚,在我国则分布于除台湾、海南的各个省份。除繁殖期外,平时单独活动。白天则隐蔽在茂密的树丛中休息。
雕鸮的视觉和听觉在夜间异常敏锐。与其他猫头鹰一样,雕鸮的两只眼睛都是向着前方,它们看到的物体呈三维立体,这与其他鸟类有所不同。其眼睛周围,各有一圈放射状分布的羽毛形成的面盘。这两个面盘就像卫星接收器,焦点在耳朵上,使它们能够探测到最微弱的声音。此外,雕鸮具有近110度的视觉范围,能看到人类看不到的红外线。它的每根羽毛表面都长着柔软密实的软毛,飞行时可将摩擦声降到最小,使猎物在没有察觉时就受到了无声的攻击。
雕鸮食性很广,兽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各类脊椎动物,几乎包括了它所有能够捕到的动物。
下一篇:北京为何成为候鸟天堂?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