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疫情考验下,健康科普更要知行合一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又是一年岁末寒冬,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远去,此时多地出现的散发病例并未对社会整体运行产生严重冲击,人们逐渐学会常态化应对这种新型疾病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张文宏医生近期通过媒体发声,“新冠病毒从自然界的新发病毒逐渐进化为人类社会的常驻病毒,下阶段抗新冠将进入持久战”,呼吁建立更加先进的公共卫生体系。而生命健康领域的科学传播与普及,包括公众对健康科普内容的关注、理解、认同和行动,亦是漫漫修远的长路,需要科普工作者与全社会人员不断去求索和创新。

回顾这一年来,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科学普及创新让我们深深地感慨。在移动化媒体新格局下,一些新媒体形式的抗疫科普内容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形针团队制作的10分钟时长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用富有震撼力的画面讲述了新冠肺炎的发生和传播、死亡率和传播速度,以及如何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等内容,达到了上亿次的播放量。而建造雷神山和火神山方舱医院引来万千“云监工”的超长视频,何尝不是特殊时期对公众具有心理疏导和治愈作用的新形式?视频化传播方式越来越深地嵌入到人们对科学普及内容的获取之中,直观、形象、易懂、好学成为视频化科普内容的突出亮点和优势。

科学理性之光始终在抗疫科普过程中闪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等简洁易记的标语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引导抗疫时期人们的日常行为。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对“科学戴口罩”的精准化科学传播。2020年疫情之初,世卫组织并未把佩戴口罩作为降低感染风险的推荐方法,而我国卫健委结合防控实际,精细制定了科学佩戴口罩的指引方案,针对不同风险人群,明确佩戴口罩的场景及分情况应对措施。正是周密考虑到了这些具体情景,公众才能即便在炎热季节也坚持采用科学合理的防疫应对方式,经受住卷土重来的疫情考验。事实证明,科学佩戴口罩在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逐渐跨越东西方不同文化差异的藩篱。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初口罩产能有限情况下,公众在社交平台上自发自觉地用试验来验证口罩消毒处理方法是否有效、能否重复使用等问题。虽然验证过程一波三折,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认知错误,但这一切都激发了公众科学探索的兴趣,正所谓“真相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

除了精准化传播,公众人物的科学示范对抗疫传播的推动也是显著的。钟南山院士等科学家亲自示范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朱广权等知名央视主持人、彭于晏等文体明星也担负起公益宣传职责。抖音、西瓜等视频平台还有很多专业医生,作为可靠的信源,从不同角度演示佩戴口罩和防疫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具有很强的公信力。然而,社会上同时也有负面教材出现,国内某次省级疫情新闻发布会,三位官员均未正确佩戴口罩;国外某卫生官员告诫公众不要用手碰触脸部以防新冠病毒感染,自己却不经意用指尖沾唾液翻看发言资料。这些大跌眼镜的事实都显示出科学传播从构建认知到落实行为并非易事。

科学传播的内容首先要被公众关注到,就需要了解并采用公众获取信息的媒介平台和渠道;要被公众理解,其表达方式应在公众可领悟的范围内;要被认同,就得换位思考,多听公众倾诉,从他们的角度来寻求理性思辨和情感接受的切入点;要落实到行动,就要具有可操作性,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来做。面向未来的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普,“健康中国”理念将贯穿在医疗卫生系统,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化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条健康科普之路虽然漫长,但也将越走越广。

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就地过年”成为趋势,张文宏医生称其是每个人为抗疫所做出的一种牺牲,引无数网友共情。而在这个时候,最让人敬重的是坚持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当风雨来袭时,这群逆行者用生命来保护生命,书写出人间大爱。作为普通公众,我们也应踏上知行合一的健康实践之路,拥有身心健康,共同迎接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到来。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