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做好农村科普工作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有着积极地助推作用,也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农民个人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意义重大。《科普法》明确了“农村科普指的是国家加强对农村的科普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发挥乡镇科普组织、农村学校的作用开展科普工作”。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及各级科协围绕农业农村领域开展了系列扎实、细致的科普活动,但当前的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着科普工作成效低、重科学轻常识、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为切实保证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推进,应尝试建立多主体联动的科普新机制、探寻人文科普的新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科普文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多篇文章论及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以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以及应对相对贫困指出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
善做“加法”,提升农村科普工作传播受众
在农村通过科普大众媒体面向大众传播科技知识的载体,肩负着传播科学信息、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及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职责。全国各地针对农村防疫编制顺口溜、宣传语,以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帮助村民提高防疫意识。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宣传语“勤洗手、戴口罩;不信谣,不恐慌;一米远,都安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郝家村村民创作防疫顺口溜:“勤洗手、常消毒,宅在家里作贡献;多通风、不乱窜,养成卫生好习惯;测体温、记录好,每天及时往上报;待在家、自己住,绝不出门走半步。”推进“农村科普+防疫”力度。 钟南山院士曾提出国内农村疫情防控是重点和关键,在如何防控农村疫情方面他提出过“科普、培训、检测”三个关键词,足以看出推进农村科普对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
敢做“减法”,摒弃短期利益和不经济行为
农村科普工作要以谋求长远利益为目标,建立多主体融合的、联动的科普机制当前从事农村科普工作的主体主要由各级科协、各科学素养成员单位、各种农技协会组成。由于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共享、联动机制,导致科普内容同质化、科普手段简单化、科普活动形式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的效能,应构建合理科学的农村科普组织体系,优化整合农村科普资源,调动各部门、社会各组织以及各类人员积极参与农村科普的积极性。同时,应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实际考察当地农民的知识结构、文化心理、审美喜好等,有计划地选择科普资源、科普信息、制订长期的科普工作计划;通过对各科普主体进行的口头宣讲、纸质宣传、平台推送、主题宣传片、主题宣传活动、展板等科普活动形式的调研,构建多主体融合的、有效联动的科普新机制。大力开展科普下乡,利用专家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是长效实现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农村科普也是农户发家致富和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的内核动力。
乐做“乘法”,加倍借势借力借智
农村科普工作要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当今社会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和新形态不断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若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调查研究表明,相对来说,缺技术家庭的需求最不容易得到满足,也就是说技术还是农户最缺乏的,这表明农村科普工作大有可为,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仍需依靠农村科普,即通过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的方式来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使他们拥有更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和种植能力。农村科普工作一方面提升农户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增强农户的劳动和生产技能,真正帮农户掌握“造血”能力。此外,农村科普是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建设、科教兴农的基础。只有努力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才能使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地方政府应结合乡村全面振兴来制定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计划,提供经费保障,切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特别是针对低收入农户的一体化综合性科普工作。放眼世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世界各国振兴乡村采取的普遍措施。
力做“除法”,祛除过时发展观和不利因素
农村科普工作要以社会共建共享为目标,加强平台机制建设 转变旅游资源观。“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优化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依托乡土、乡味、乡情、乡愁,创造更多优质旅游体验产品。 强化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以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土地流转、农民入股等形式激活冷资源、闲资源;以智慧入股、经验交流、技术比武等形式共享信息和智力资源,比如“锦绣潇湘·金牌解说”云平台推动形成了共创、共建、共享的语音解说新模式。 推广成功模式机制。应加强旅游业成功模式、机制的总结推广,引导鼓励返乡留乡农民依托乡村旅游项目创业就业。比如南岳红星村通过践行“村委会+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大量返乡留乡农民致富增收。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然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仍以对环境不利的方式为主,这对农民的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健康状况更需要依靠自身的日常管理。在科普宣传教育的助推下,农民有机会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为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识别虚假的伪科学提供了科学支撑,特别是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习惯。通过农村科普,不仅仅是推广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对农民思想的改造,对农民思考方式的改造,使科学成为农民生活中的日常。
(作者为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工程师)
上一篇:冰淇淋“双标”到底伤了谁?
下一篇:地球简史:5分钟回顾46亿年时光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