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聊聊芬兰教改那些事儿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半个月前,国内朋友转来一则信息,中心意思是芬兰中小学即将废除课程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似曾相识的内容,这两年时不时会在网上出现,去年甚至高教出版社的朋友也转过。

究竟真假?手边查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微信@在赫尔辛基的朋友,她是5年前我去芬兰采访时的向导,在芬兰生活20多年,儿子在读大一。

“这消息不是真的!”一通热聊后,言归正传,她说芬兰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不可能取消分科教学。不过近年倒是在中小学引入了跨学科的学习模块,作为一种新的改革和补充,即“现象教学”——围绕一个项目主题,而不是某个知识点,展开跨学科综合学习。

比如“欧洲地理”为主题,孩子们要设计一个虚拟货币,还要设计一个包括交通、食宿以及考察所到国家地理风貌、人文社会景观的欧洲旅行方案。要完成这个主题,孩子起码得会查询相关资料、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行程安排要合理有趣,保证费用不能超过老师定的虚拟货币总额,就会涉及地理、历史、数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在与他人互动、合作中,体会融洽的社会情感交流,比如当他人反对你时你的情绪如何调整,当你自己跑偏后如何自我调整学习等等。

这个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多是小组协作完成,且不一定非在课堂上,指导老师也可能有好几位。孩子们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这种学习,不过学习内容各地不同……

如果非要有个划分的话,分科教学大概占90%左右,“现象教学”占10%左右。分科和跨学科结合,这才是真实的芬兰教育。即使“现象教学”近年来在欧美中小学中越来越普遍。

朋友虽不在教育行业工作,但伴随孩子出生长大,对于芬兰的基础教育挺有感悟:分科教学本身没有问题,它是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跨学科学习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牢,再多的综合也会流于表面。“现象教学”是探究式学习,重点在于打破学科界限,孩子的学习,从学术知识扩充到了对社会以及环境的认知,懂得融会贯通。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到某一学科知识欠缺时,可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

她认为这类假消息在国内被反复传播,大概因为它契合了人们心中某些对教育现状的困惑和焦虑,以及对教育改革的渴望和期待。

几年前,我专栏第一篇稿子写的就是芬兰教育相关的话题。教育注重实践与动手能力,学校和家长尊重孩子天性和品质养成,芬兰教育的不刻板与活跃氛围令我记忆犹新。

“芬兰教育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和神奇,它只是努力做了些很基本的东西,要不怎么仍在不断探索和改革。”朋友说:“比如今年,全芬兰的学校在推行免费兴趣班……”

从朋友推送的链接,看到了芬兰教育的新鲜资讯:2021年春季学期,政府投入1000万欧元在117个市镇试点芬兰模式兴趣班,学生放学后可在校内或学校附近免费参与。现在第一阶段试点结束,在2021-2022学年,全国将有235个市镇参与这个项目。

芬兰一直在努力推进平等,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不是所有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机会。他们认为,芬兰模式的免费兴趣班能防止社会排斥、促进平等,让孩子们获得同样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幸福感。

去年,芬兰在全国2200多所小学和初中,近20万名学生中进行了在线不记名问卷调查。其间还多次举办芬兰模式相关的兴趣周,让学生们有机会尝试艺术、文化、科学、体育等领域的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结果显示,55%的受访学生想开展一项休闲活动或兴趣;1/5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或兴趣……

无论性别年龄,孩子们都很喜欢运动项目。女孩的愿望清单包括骑马、烹饪、视觉艺术、舞蹈、攀岩和敏捷性训练,男孩的挚爱是跑酷、游戏设计/编程、山地自行车、狩猎和单板滑雪/滑雪等,年龄稍大的兴趣扩大到健身房、保龄球、射击运动/射箭、修理轻便摩托车和游泳。

女孩还对电影俱乐部、手工艺品、时装设计和摄影表示了兴趣;而男孩们列出了历史俱乐部、建筑、媒体、视频和光艺术。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兴趣。有意义的兴趣班能让孩子体验快乐和成就感,认识新朋友。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将会持续到成年。”负责此项目的前芬兰科学和文化部长安妮卡·萨里科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