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截止2019年12月底,我国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57处,面积达694.86万公顷。
2月2日,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在北京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内地56处国际重要湿地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陆湿地41处、近海与海岸湿地15处。域内分布的湿地植物有2186种(包括变种、变型)、鸟类263种,湿地植被覆盖面积173.26万公顷。
据监测数据显示,46处国际重要湿地中获取的地表水水质中,Ⅲ类水水质比重最大,占35.56%。并分别向优、劣方面依次递减,呈现正态分布特征。
目前,相关国际重要湿地土地(水域)利用方式向着有利于湿地生态的方向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黑龙江省、甘肃省和湖南省的6处国际重要湿地范围内非法开星占用的耕地转化为湿地的面积247929公顷。黑龙江洪河土地自然弃耕、恢复湿地90.6公顷。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完成退养面积42.47公顷,退养池塘40个。广东湛江红树林清理取缔长袖定置网116槽、网具2.8万米,清海面积84.5公顷;拆除清理吊养64处,清海面积13.05公顷。湖北洪湖拆除全部养殖围网,并开始实施退境还湖项目,恢复荷花和野菱面积6000公顷。江苏盐城湿地完成海域整治22宗,整治面积6131.82公顷,正在推进整治16宗,整治面积预计3822.82公顷。
此外,大部分国际重要湿地都开展了生态旅游和宣教活动,在有统计数据的14个国际重要湿地中,游客达149.8万人,旅游收入27.02亿元。湖南东洞庭湖、四川若尔盖等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生态养殖、种植等其它合理利用活动。
下一步,中国将加强湿地科研监测,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科学修复退化湿地,防控外来物种的侵害,逐步实现国际重要湿地的精准保护和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