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奥运百米赛场,未获奖牌的苏炳添为何被“封神”?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8月1日,东京奥运会进行男子百米半决赛争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排名所有运动员第一闯入决赛,随后在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取得第六,尽管未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但这是亚洲人第一次站到了奥运百米短跑的决赛现场,而且这是苏炳添职业生涯中第七次跑进10秒大关,不仅创造了亚洲记录,也创造了中国短跑界的神话!

在几乎以金牌论英雄的奥运会赛场,未获奖牌的苏炳添为何能一战“封神”呢?

因为,奥运会男子100米短跑决赛尽管只有短短十来秒,但一直以来都是黑人和白人的天下,原因其实也挺简单,短跑需要强大的爆发力,而且几乎就是无氧运动,因此力量、速度、弹跳等多个方面占优势的黑人就几乎统治了百米短跑界。

更为科学的解释就是,黑人腿部的肌肉纤维中的快肌纤维在肌肉比例中高达80%以上,而黄种人只有70%;此外,肌纤维有红肌和白肌两种,红肌中的线粒体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白肌则相对比较低一些。拥有高比例红肌的黑人选手爆发力极强,更适合短跑等对爆发力和弹跳力要求比较高的运动。

除此之外,黑人还有一种超强的天赋,他们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要比其他人种更多,大概高出了3%-19%。这种激素可以促进人体肌肉和骨骼的增长,使得它们的骨骼和肌肉密度高于其他人种。而众所周知的是,最早的兴奋剂用的就是外源性雄性激素,也就是说,黑人天生自带“兴奋剂”。

毫无疑问人种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黑人拥有绝对的优势也是现实,但苏炳添能在强手如林、黄种人并不擅长的短跑中夺得一席之地,其关键还是在于技术。

苏炳添在外训时就曾改变过自己的习惯,将先出右脚的起跑方式改成先出左脚的新技术。另外苏炳添的跑步节奏控制上也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从50米后容易被对手打乱,而此后的训练重点放在跑步途中过渡自然上,也成为突破的关键。

自从改变了起跑技术,苏炳添从小熟悉的起跑脚由右脚改为左脚,步数由原来47步增加到48步。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冒险,幸运的是他对自己动的“手术”取得成功。在2015年5月底尤金站,苏炳添跑出9秒99,成为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其实,苏炳添在其撰写的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中,也将科学化训练理念列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米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首要原因。

苏炳添通过与美国著名“科研型教练”兰迪·亨廷顿合作,以“冠军模型”为指导,运用一系列高科技仪器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并以此为依据指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全面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

苏炳添在文章中还详细列举了其团队在训练比赛中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共分为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运动素质监测与评估、生理机能监测与评价三大类,共计19种。而除此以外,日常比赛、训练中的各类支撑保障工作更是不胜枚举。

百米短跑作为人类最简洁、直观的竞技运动之一,是力与美相结合的极致体现。但愈是简单,其背后所蕴含的细节往往愈为复杂。这既是运动员个人素质的较量,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

9.83秒是苏炳添的个人最好成绩,同时也是亚洲男子百米的最高记录。对于黄种人而言,跑出9.83秒的难度一点不比博尔特当年跑出9.572秒的难度小,甚至可以说难度更大。所以,苏炳添一战“封神”理所当然,而且也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同。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