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主题为“智能时代 智创未来”的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发展论坛在山东烟台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近万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收看。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等做了主旨报告。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翁恺,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副院长许信顺,中科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肖俊,青岛市第二中学校长孙先亮,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历城区教体局局长李新生等做了专题报告。
与会专家围绕提升人工智能科普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搭建跨界融合、共商共建、共创共享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资源开放平台,促进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在全社会的普及推广等话题进行分享交流。
《关于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三层思考:WHY、WHAT、HOW》龚克的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教育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首先是为智能化生存的教育,教育第一个问题是学会生存,其次是为智能化发展的教育,要培养一批专家发展核心技术,最后是为智能化向善的教育,所有人共同保证技术向善,即人类创造的工具要对人类及共生存环境有利。“我理解我们的普及教育,就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适应智能化生存是所有人的问题,另外要保证智能化向善也是所有人的问题,我想这是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重点,以培养有高尚品德的、掌握智能化生存发展基本能力的一代新人。”
龚克表示,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是面向全民的,尤其是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和科技基础教育,要“以德为先,重在基础,先习后学”;首先要摆脱单纯技术观点,高度重视品德伦理培养,负责任地与人工智能打交道;要跳出既有学科教育的思路,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增强跨学科能力,认识到有效人机协作需要具备一系列人工智能素养,同时不能忽视对语文和数学基本技能的需求;而且,人工智能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的模式,以体验为先,而不是以教条为先,努力让人工智能学习沉浸在智能化生活中,闯出一条手脑结合的“做中学”的新路。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教育如何担当,助力创造性人才培养,实现基础理论研究的腾飞?很重要一点就是借助于AI来振兴教育。”孙富春在《复兴路上的中国智能教育》报告中表示,教育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是能力培养,第二大要素是价值塑造,第三大要素是知识传授,叫“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当中人工智能主要是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育创造性人才。
孙富春表示,老师要从知识本位教育转向能力本位教育,充分用人工智能改变课堂教学,包括师生互动、智能班级排课、校园安防、学生心理分析、数据分析、全息教育等;要利用人工智能发挥潜力,把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相关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孩子更快地学会思考。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最关键的是培养未来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王飞跃做的《智能时代新范式:平行智能、平行教育、平行社会》主旨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教育,第二才是管理,然后才是制造其他东西。人工智能教育核心理念是平行教育,而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者,老师也是学习者。要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才是智能化,每做一件事需要把信息搜一遍,再次要关注学科交叉,通过学科交叉形成跨学科体系,最后是国际化,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据悉,本次论坛暨交流活动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发展为目标,研究和讨论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通过举办专题论坛、云直播课堂、主题工作坊、AI项目式教学设计、国内外经典案例解读、分组展示交流等多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科普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搭建跨界融合、共商共建、共创共享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资源开放平台,促进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在全社会的普及推广。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