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图源:eco-u.org)
来源:科学媒介中心(SMC)
左卫东 编译
两百年前,全球人口不到10亿,如今已有78亿,且仍在持续增长。相关机构预测,除非采取行动,否则到2050年,人口可能还会增加30%。这意味着,到2100年,全球将有110亿人口。
全球人口增长驱使人类开发越来越多的地球资源,人类活动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统计,目前,世界上约75%的土地和66%的海洋地区已被人类“显著改变”,约33%的土地以及75%的淡水资源被用来种植农作物及发展畜牧业。
自1900年以来,由于物种入侵,主要生态系统中大多数本地植物、动物和昆虫等物种平均丰富度至少下降20%。此外,由于人类活动,数十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研究人员警告,如果不采取激进的行动保护动植物栖息地,物种的灭绝速度会比正常灭绝速度高几十到几百倍。
人类活动改变了珊瑚礁的栖息地(图源:The Ocean Agency)
《科学进展》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可能比正常速度高100多倍。每年约50种动物加入濒临灭绝的行列,约41%现有两栖动物和25%哺乳动物已成为濒危物种。当然,这只考虑到目前了解的物种,许多物种可能在我们认识之前就消失了。
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图源:Science Advances,2015)
自1900年以来,已有400多种脊椎动物灭绝,包括69种大型哺乳动物,80种鸟类,24种爬行动物,146种两栖动物,158种鱼类,而正常情况下,这些物种灭绝需要1万年以上。
由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带来的连锁反应,蜜蜂授粉现象可能会在100多年后消失。
什么是物种大灭绝?
该报告称,地球或许正处于第6次物种大灭绝边缘,导致新一轮物种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污染和滥伐森林等。
物种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生物集群灭绝,又叫生物绝种(主要指宏观生物,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很难推测和测定)。科学家推测,地球自诞生以来,曾经出现过的物种已灭绝98%以上。
尼安德特人穿着动物皮毛烤肉(图源:Gorodenkoff/Shutterstock)
生物集群灭绝要满足四个条件:达到具有实质意义的绝灭量值(量值);具有全球范围内的广度(广度);涉及广泛的不同分类单元(幅度);限于相对短暂的地质时隔(时续)。
物种大灭绝意味着,该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难逃劫难,而且经常是很多不同物种一起灭绝。一般来说,大灭绝事件对动物的影响最大,陆生植物次之。当然,总有一些物种幸免于难,还会有一些物种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
第6次“物种大灭绝”
第6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继奥陶纪——西留纪灭绝事件、泥盆纪晚期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之后的第6次物种大灭绝。
第6次物种大灭绝也称为“全新世”灭绝事件(Holocene extinction),“全新世”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保罗·杰维斯(Paul Gervais)于1850年提出,并在1885年国际地质大会上正式通过。“全新世”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根据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全新世”从11700年前开始一直持续至今。
物种大灭绝事件地质时间表(图源:VectorMine/Shutterstock)
《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指出,即使以最保守的方法估算,第6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仍是众多灭绝事件中,物种灭绝速度最快的一次。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深红色代表极度濒危,橙色代表濒临灭绝,金色代表脆弱(图源:IUCN)
联合国指出,自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恐龙灭绝后,世界正面临更坏的时期。科学家已达成广泛共识,即人类活动正在加速物种的灭绝。人类活动成为物种灭绝的主要驱动力,物种灭绝速度快速增加,影响了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众多物种。
已灭绝的斯特勒海牛(图源: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也有科学家认为,现今的物种灭绝水平尚未达到此前5个物种大灭绝的水平,且低估了物种大灭绝的严重程度。知名物种灭绝专家兼生态保护学家斯图尔特·皮姆(Stuart Pimm)认为,第6次物种大灭绝还没有发生,但我们或许正处于边缘。
上一篇:冰心与科普的不解之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