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国新办就介绍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来源:中国网图文实录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北京市副市长、秘书长靳伟介绍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刘多、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黄向阳出席发布会。

以下为发布会图文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先生,北京市副市长、秘书长靳伟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刘多女士,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黄向阳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李萌先生做介绍。



科技部副部长 李萌: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部工作和对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战略任务,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重要使命。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赋予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科技部、北京市积极主动贯彻落实,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等21个部门共同谋划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提出《“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形成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设计和安排。一会儿靳伟副市长要全面介绍行动计划内容,这里我给大家划个重点。

刘鹤副总理要求,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要走出新路子。如何走?关键是能力和生态的构建,为此突出了几个方面:

一是以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牵引力。按照党中央部署,科技部会同相关部委全力支持北京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参与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牵头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科技组织模式,在前沿领域培育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以展开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构建原创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的要求,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共同实施系列专项行动,前瞻部署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短板和锻长板并举,努力构建先发优势。

三是以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构建新动力。积极支持北京发挥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为创新主体创造更好科研生态、技术生态、产业生态。

四是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构建吸引力。支持北京加快构建国际化的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围绕重要领域和创新方向完善拔尖科技人才的培养、发现和使用机制,加大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研人员的激励,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和创新团队。

五是以全方位科技开放合作构建影响力。实行更有力的举措积极支持北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持续深化政府间科技合作,拓展民间交流渠道。深度参与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探索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强与各国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人工智能治理等全球性问题联合研究。

下一步我们将齐心协力抓落实,力争开好局、起好步,把这些重要部署措施化、抓手化,从墙上走下来,转变为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李萌副部长,下面我们有请靳伟先生做介绍。



北京市副市长、秘书长 靳伟: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同大家见面,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北京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行动计划。

支持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党中央在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赋予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北京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科院等国家部委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加紧谋划布局,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巨大优势,立足服务和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努力走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路子。

第一,明确了“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北京市委的总体要求,强调六个“立足”和六个“更加”。

一是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科技安全,更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立足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突出前沿技术引领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三是立足创新范式变革,更加畅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融合;四是立足三链联动,更加注重场景驱动和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培育;五是立足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更加释放京津冀协同创新巨大潜力;六是立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加聚力创新生态营造和全球创新资源集聚。

第二,谋划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未来五年发展及远景目标。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的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第三,围绕“筑根基、建优势、转范式、促联动、强协同和优生态”,战略部署推进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建工程。加速国家实验室培育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速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形成战略科技力量,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

二是实施重点跨越工程。聚焦战略长板,推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优势领域率先占据制高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集成电路产研一体,关键新材料、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仪器设备等方向突破瓶颈,加快实现“换道超车”。

三是实施创新范式优化工程。加快建设集成电路试验线平台,搭建未来智能系统、区块链、车联网等领域平台,加速创新范式转变,切实解决基础研究与产业脱节问题。

四是实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工程。以智慧城市为核心,加快布局全域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和绿色智慧能源领域,构建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五是实施京津冀产业驱动工程。支持北京企业参与津冀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应用场景支持前沿技术迭代升级、津冀落地转化的联动机制。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京津冀产业合作新平台。

六是实施创新生态提升工程。发挥好中关村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加快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加快打造公平、公正、便利的创新环境。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首都,北京有信心、有责任、更有底气。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决心和担当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科技强国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寿小丽:


谢谢靳伟副市长,下面我们就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开始提问。


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刚才李部长提到了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请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李萌:


谢谢您提的这个问题。北京科技创新建设得怎么样,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我们国家能不能实现科技自强自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北京是我们国家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它拥有90多所大学,1000多所科研院所和近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28家,每天设立的科技型企业超过300家,这种研究能力、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能力决定北京具备发展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的硬实力。应该讲,在世界强国建设中北京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我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端引领作用。就是要更多地解决我们国家0到1的问题,不是解决一般的问题,要解决重大、关键的0到1问题,这是北京科创中心的一个重要功能。北京有全国将近一半(47%)的两院院士;每年的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和每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大概有一半来自北京,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居全球首位;新经济行业上市营业收入居全球第四,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市值是全球第五,具备高端人才、高端成果、高端产业集聚的显著特征。北京要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化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这些前沿领域的部署来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提升整体研发水平,带动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第二,关键支撑作用。北京建设了一批量子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石墨烯等领域的新兴研发机构,集中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20多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在这一次的战略行动计划中,我们支持北京通过率先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重点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协同攻关的体系化能力,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支撑。

第三,示范带动作用。中关村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已经三十多年,大家也都看到了成果,一批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输出到京外的大概占70%左右,体现了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四五”期间北京要走出新路子,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特别是要打通科技、产业和金融之间的通道,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强化引领、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谢谢大家。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请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有哪些布局考虑?谢谢。


靳伟:


感谢您的提问,您问的问题非常好,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了全面部署。北京在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应该是具有先发优势,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拥有中科院、清华、北大等一大批知名的高校院所。布局有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20个左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以及近2.9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出强调支撑和引领作用,力争形成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上下衔接、差异布局、协同联动,体系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支撑科技创新加速突破。

一是为国家实验室加速培育落地提供充分保障。北京正在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培育,全力地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揭榜挂帅”等制度,努力探索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北京经验”。

二是积极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目前,在北京布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到全国总数近三分之一。下一步,北京将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指导和支持下,赋予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权利,打破团队“圈层化”,推动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深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开展协同创新和研发攻关。

三是加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怀柔科学城正在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加速培育创新生态环境,中科院纳米能源所已搬迁入驻,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材料基因组平台等率先进入了科研状态,“科学+城”的城市框架扎实起步。怀柔科学城将加快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积极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运行的新机制,支持与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共同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在能源、物质、空间等重点学科加快跨领域、跨区域创新要素的整合布局。

四是持续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这几年北京在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应用数学等领域先后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在光电子、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继续布局建设新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并在运行机制、支持方式、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要以更大力度探索制度创新,让科学家有更大的话语权。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北京的优势所在,未来北京在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方面还有哪些部署?第二个问题是,有专家认为北京有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没有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由此造成成果转化率偏低,以及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脱节,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类的评论,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上未来我们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靳伟:

您问的问题非常好,全社会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创新驱动的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这几年北京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完善创新生态,实施了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制定实施了“人才五年行动计划”,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方式和管理模式,深化职称制度和科技奖励的制度改革,探索“揭榜攻关”模式,特别是通过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30条,极大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在国家各个部委的支持下发挥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率先开展相关先行先试,在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方面,一是要依托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载体,更大力度地吸引国际人才的落户,集聚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快形成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梯队,让各类人才能够心无旁鹜的专注事业,人尽其才。二是加强人才的引进服务保障,进一步提高国际人才来京工作的审批效率,构建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三是开展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导向。四是去年一月份大家都知道,北京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条例正式实施,这是科研人员长期期盼的科技成果的权属改革实现了制度性的突破,去年一年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确实也存在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通法规落地的堵点问题,为创新者赋能护航。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中关村的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已经成为了广大科研人员心中的金名片,我们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畅通中央、地方“重大事项、重大改革”的协调机制,争取更多能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制度突破可以先行先试。

一是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创新梯队。二是实施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新机制,加快探索新业态监管模式创新,推动开展金融监管等方面改革先行先试。三是加快建立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的新机制,鼓励常态化的交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四是遵循科研规律和创新发展的需要,努力营造崇尚创新、潜心钻研、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请问在国家层面,科技部和发改委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有哪些支持的举措?谢谢。


李萌:


科技部正在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对推动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努力、提出措施。

第一,支持北京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包括深度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就是北京要深度参与,探索新型的举国体制,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北京形成一支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在重大专项领域支持北京近600个项目,财政资金达170多亿元;通过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北京1980个项目,财政经费400多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支持,聚焦了一批持续攻关的高水平队伍。“十四五”期间,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项目研发支持力度,刚才靳伟副市长讲了,在那些前沿高端领域我们会继续支持北京的研发活动。

第二,支持北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创新科研项目的管理方式。比如说建立颠覆性技术和非共识项目的发现机制,我们已经和北京市一起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探索央地和社会资本共同来支持颠覆性技术研发的新模式。另外,还聚焦战略需求,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在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等方面开展探索,比如说,2020年科技部支持北京部分高校开展科研自主权绩效评价改革试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积水潭医院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的试点。

第三,支持北京科技抗疫。我们建立了部市合作机制,开展疫苗研发、药物研发等领域的研发和能力建设。

第四,支持北京建设国际人才引进的平台。比如说国家人才引进示范基地,优化外籍科技人员来京工作的审批机制,助力北京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这方面前期也有一些探索,比如说支持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

第五,与北京市联合实施两个专项行动计划,就是支持北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行动计划。

第六,和北京市一起继续推动中关村论坛往高端化、国际化和前沿化方向发展,为北京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性的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谢谢大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 沈竹林:


对这个问题我再做一些补充回答,刚才李部长和靳市长都已经做了介绍,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此发改委责无旁贷,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从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双轮驱动,共同推动北京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步伐,打造国家创新型科技力量。

一方面,我们将大力支持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怀柔科学中心开启全面建设工作,我们支持在怀柔布局了北京光源等五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了十几项综合性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这些项目都已经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130亿元。目前来讲,北京特别是怀柔科学中心已经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积极推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启动建设阶段转向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一方面我们将加快推进已布局设施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早日投入使用,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将围绕怀柔科学中心的使命和定位,继续按照规划部署,研究布局新的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不断强化怀柔科学中心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功能。

在体制机制方面,我们将支持北京市开展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2016年我们启动了全面创新改革三年试验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北京市承担的18项改革任务已经全面落地,在全国范围内,我们一共推广了56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果,其中,北京市贡献了11项。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支持北京市积极谋划、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支持开展先行先试,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的改革动力和制度保障。同时,我们也将支持北京市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抓好中日创新示范区等平台和载体建设,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际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国际合作园区典范样板。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都知道中科院参与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特别是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请问下一步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谢谢。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 黄向阳: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的提问。中科院参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主要建设力量。中关村本身对中科院而言是我院的“根据地”和“发源地”,我院在中关村科学城发挥建制化科研力量的优势,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北京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我院与科技部、北京市共同主办中关村论坛,将其打造成为科学家的盛会,科技交流合作的平台,重要国际交往的窗口。怀柔科学城既是中科院也是北京市科技创新的新“增长极”和“承载地”。2017年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以来,我院在怀柔科学城主动聚集,承建和参建了26个装置和平台项目,涉及到物质、空间、生命、信息、地球科学等领域,部分项目已经进入科研状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引领科技创新和优化科技生态环境,促进国际合作交流作出应有贡献。

下一步,我们建设的第一台高能量先进光源,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北京先进光源”,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实验条件为一体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若干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将陆续投入使用,并面向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开放共享。

中科院参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工作重心将从建设向科研转移,重点谋划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及事关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在我们的文件中看到有一个实施重点跨越工程,想请问一下在接下来“十四五”期间围绕着这个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北京市这边有什么样的部署和考虑?谢谢。


靳伟:


感谢您的提问,感谢您对北京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我来回答您的提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只有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才能畅通国内大循环,掌握发展主动权。“十三五”期间,北京原始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大家都知道的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量子直接通信样机等一批世界级的重大原创成果,未来五年,北京要进一步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并重,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四个面向”,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工作。

第一,在锻造长板方面,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领先优势。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的共性基础研究,通过“智源学者计划”,吸引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更多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加快搭建自主底层的技术架构。二是支持开展量子计算关键器件的核心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生态构建,促进在大数据搜索、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三是支持开展区块链的前沿技术攻关,搭建算力模型、软硬技术支撑的技术构架体系。四是支持开展生物技术攻关,加快研发生命科学前沿新技术,生物安全防控关键技术。

第二,是在补足短板方面,着力攻克重要领域关键的核心技术。一是推动集成电路产研一体突破。二是开展关键新材料的技术攻关,加速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过程。三是聚焦通用型的关键零部件,研发突破部分仪器的关键零部件。四是推动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实现突破,支持形成一批服务于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的定制化的科学仪器和设备。

要通过底层的核心技术支持平台的搭建,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推动创新范式的转变,引领科学研究的加速,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我的问题是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支持?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刘多: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技术供给能力。根据北京科技资源和产业禀赋,为提升北京战略科技力量,我部支持北京建设了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行业优势企业,形成联合体,围绕重大需求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提升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推动提高京津冀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二,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第一个方面是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支持北京打造全球最大的5G试验外场,组织基础电信企业以及国内外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试验。2020年底,北京5G基站数量已经超过了3.7万个,基本实现了城区和部分重点业务区的连续覆盖。第二个方面是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北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目前已经突破了33亿,并已经入选了第九批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第三个方面是推动车联网发展,与自然资源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的合作协议》,在亦庄开展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探索解决自动驾驶地图关键问题。

第三,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组织人工智能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支持北京百度、寒武纪、旷视等多家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在智能翻译、机器人、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智能芯片等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发出了智能抗疫的倡议书,与亦庄开发区合作,对防疫抗疫的智能测温设备、防疫机器人等技术产品进行了现场测试,遴选出一批优势产品,有效服务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我们正在与北京市密切沟通,争取发挥北京科教和产业优势,培育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通过改革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新技术新产品优化迭代和应用落地。

另外,我部联合北京市共同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和世界机器人大会,促进全球产业创新交流与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加强协同,继续加大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首先,继续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建设部署,将北京打造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标杆城市。二是继续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北京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三是深化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等加速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记者: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请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萌:


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这个重要任务靠谁来完成呢?其中的重要抓手,就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们要通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来推动京津冀三省市高端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这是一个总体考虑。具体来说:

一是发挥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牵头作用。重点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统筹天津和河北的优势力量集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化发展,也就是说促进京津冀三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体系化布局。

二是发挥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带动作用。以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带动三地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形成紧密协作、高效协同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这将有力推动北京的原创成果到天津和河北去转化和孵化。

三是发挥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北京原始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向天津和河北延伸。现在北京中关村在其他的地方建了很多分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天津滨海的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保定创新中心、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这些协同创新样板既推动了当地高质量发展,也促进了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配置和高效运用。我们要打造更多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今后五年的一个重要任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的北京、天津的硬科技成果在河北和其他地方转化,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更好的融合。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


北京是全国创新科技资源最为聚集的城市之一,特别是拥有两院院士的数量和顶尖学科的数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产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如何进一步释放这些要素的活力,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谢谢。


靳伟:


谢谢您的提问。上个问题我回答了从人才还有科技体制改革这块讲了一些,我再补充一些,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还是这次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这几年北京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核心是发挥了中关村先行先试这么一个试验田的作用,应该说科技体制的改革是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十四五”期间,我们想还是围绕着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还是要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就是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还是要全方位的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培养引进更多的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里面关键还是以信任为前提,要赋予战略型的科学家充分的人财物的自主权和技术路线的决定权,另外就是要鼓励我们优秀的青年人才要勇挑重担。

第二,就是要推进新业态监管模式创新,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的监管,支持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放试点,探索新类型数字化知识产权、财产权益法律保护的新模式,在重点的产业领域要试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的制度。

第三,要推进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试,推进“金科特区”的加快建设,建立政府引导资金让利于社会资本的机制,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的转让试点,这个应该说在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在中关村开始试点了。要进一步地推动新三板的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规范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的运营。

我们理解最深的还是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我们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瓶颈和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你。


寿小丽:

谢谢李萌副部长、谢谢靳伟副市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来源:中国网图文实录)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