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科幻之爱 沉潜之思——评《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吴岩学术自选集》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曾在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中将文学研究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三个方面。文学理论探讨文学的基本原理、范畴、评判标准等;文学批评则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阐释、评论;文学史关涉某时期、某地域、某类别文学作品序列的源流、发展、演变。

案头这本《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吴岩学术自选集》正是全面涵盖了论、评、史的一部科幻文学研究自选集。吴岩教授于2020年6月刚刚获得了美国科幻研究协会(SFRA)颁发的“克拉尔森奖”,而这本学术自选集恰逢其时地呈现了他四十年来沉潜于科幻文学的精研深思。

韦勒克对文学研究作了三分后,并未将三者割裂开来,而是主张论、评、史的渗透融通与辩证互动。同样,《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中的“科幻理论研究”“中西科幻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三部分也并非相互隔绝。“科幻理论研究”对科幻的理论探讨不只源自文献与思辨,而是有着更为现实和坚实的基础,即对众多科幻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对中、外科幻演化发展的观察思考。在此基础上,不可或缺的当然还有作者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能力。例如,《论科幻小说的概念》一文便是建基于对理论文献的梳理、对众多科幻作品的理解、对科幻文类历史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读者维度,以“内隐概念”理论,尝试对科幻进行一种新的界定。同理,书中不论对科幻史的考辨还是对作家作品的读解,都暗含着论、评、史三者的互参互证。值得一提的是,吴岩是中国科幻史(或许还应算上美国科幻史)很长一段时期的亲历者,与更早一代科幻人也多有深交。因此,他的科幻史研究更带有一种切身的体悟和源于现场的睿见,其行文虽平和客观,纸背却透出深情的思绪。

当然,吴岩科幻之思所体现出的文学观与学术旨趣,截然不同于韦勒克。《文学理论》全面阐释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前者从文学的背景、环境和外部因素来研究文学作品,后者则专注于文学作品的内在因素,对作品本身进行分析和解释。韦勒克本人无疑更看重“内部研究”而非“外部研究”,这与他重文学本体、重形式研究的学术理路是一致的。吴岩的学术理路则与韦勒克迥异其趣。不论从早年的《科幻文学论纲》(2011年重庆出版社初版,即将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再版)中,还是从这本《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中,读者都不难看出,吴岩并不赞同仅仅从内部来考察科幻作品,也不认可将科幻研究囿于文学天地之内。

《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即便在较为集中探讨文学“内部”之理论、历史、评论的前三部分,也能够见出作者不拘于文学内部研究的倾向。仍以《论科幻小说的概念》一文为例。从读者一端切入进行考察研究,这本就是反文学本体论的,而“内隐概念”则是源自心理学的理论话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视角。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以降的文学研究领域,以外在于文学或文学研究学科的理论视角读解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愈发成为常见的研究路径,也往往会带来新的洞见。吴岩的心理学和管理学学术背景,为他的科幻研究增添了相当独特的理论资源。

《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第四部分“科幻赋能研究”,更是将科幻置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大语境中,进行了甚为宽广的拓展性研究。其中不乏对科幻事业颇具建设性的希冀和主张。而这些主张中的大部分,在吴岩和科幻共同体的不懈努力下,渐次变成了现实,着实令人欣慰,也敞开了更加值得憧憬和规划的未来。

对于熟悉吴岩学术著述的读者来说,书中最令人期待也最令人动容的部分,莫过于附录《我的学术生涯》一文。此文以学术回忆录的随笔形式,勾画了一位科幻研究者的学术历程和不倦思考,而这同时也是四十年来中国科幻研究的一个缩影。趁便一提,对于吴岩的新读者来说,同样值得期待的无疑还有即将再版的《科幻文学论纲》。

(作者系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科幻文学方向硕导)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