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失温缘何成夺命“杀手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近日,在甘肃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期间,因遭遇突发恶劣天气,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气温骤降,部分参赛选手受伤,21名选手遇难。造成这场悲剧的,是一种医学急危重症——“失温”,也称作意外低体温。

 那么,什么是失温,如何尽早识别、预防失温,遇到失温又该如何自救和施救呢?

 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即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低于35.0℃),并产生的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失温的发生往往会由多种因素导致,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如低温暴露、冷水浸泡、皮肤接触金属或燃料、身处于高海拔环境等。

视觉中国供图

一旦出现失温的临床症状,人会变得行动迟缓,判断力也会有所影响,此时会忽略掉身体的报警信号,误以为只是“疲惫”,甚至有时会有一个误区——“再跑一下就能挺过这个瓶颈期”,最终可能酿成悲剧。

在户外,测量核心体温往往不现实,可以通过观察临床表现来粗略估计低体温的严重程度。然后根据失温的不同阶段做不同的急救处理。

在冷应激期尽量减少热丢失

失温的代偿期,即冷应激期第一个出现。此时,神志、功能均正常,身体会出现寒战。核心体温约为35-37℃。

    在此阶段,身体内部储存的能量仍可以维持身体的需要,机体试图通过寒战和增加甲状腺、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的活动来刺激热量的产生,同时机体的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减少热量的流失。人体往往会感觉到鼻、耳、皮肤、四肢冷的厉害。这时不一定存在低体温,要尽量减少热丢失,增加热产能。

轻度失温期要缓慢回温

如果失温进一步恶化,就会进入轻度失温。此时,人还是警觉的,但神志可能改变,伴有寒战,机体功能开始不正常,不能照顾自己。此时的核心体温约为32-35℃。

此时要保护患者以防止继续降温,让失温者缓慢回温。可使用保温垫、防潮垫,在掩体保护下可去除湿透的衣物。如果情况允许可给失温者补充能量,确保没有热丢失后,静卧30分钟(禁止行走站立)。还可以进行主动体表复温,如加热毯、加热垫、热风供暖,室温应尽可能维持在28度。

一旦进入轻度失温期,体内的能量储备仅能维持部分身体的功能,此时靠自己摆脱困境已经不现实了。

中度失温期仅在躯干部复温

如果周围环境依旧恶劣,后续救援没有及时到位,失温将进一步恶化,进入中度失温。此时失温者意识会慢慢变模糊,逐渐进展到无意识状态,寒战也会逐步消失,核心体温大概为28-32℃,新陈代谢、通气和心输出量都开始下降。冷到反常脱衣服,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由于身体自身调节机制失衡,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短暂热起来的错觉。

这时除了采用轻度失温期的救助法外,还要进行主动体表复温;仅在失温者躯干部复温,包含胸部、背部及腋窝,不要给失温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监测其生命体征,用40—42℃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体;患者一定静卧,禁止行走及站立。

重度失温期可能要做心肺复苏

最后就是重度失温了,此时核心体温已经低于28℃,患者没有意识,身体也没有寒战,虽然核心体温低于24℃时,也可能会有生命体征和其他生命迹象,但此时的救治已难上加难。

这时救助除了采取躯干加温、保温外,就要考虑气管插管、吸氧(尤其在海拔2500米以上时)、做心肺复苏等。

需要提醒的是,在转运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小心搬运,让患者保持身体水平状态,持续复温,如有条件的要将转运交通工具的内部温度调至24℃。

掌握科学知识做好自我保护

预防失温的发生,要了解这个急危重症,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及自我保护措施,在进行户外运动前要准备好相应的装备,做到防患于未然。

首先,保暖三件套必不可少。外层的冲锋衣、羽绒服等,要选择防雨、防风的材质,中层的软壳、抓绒要注重保暖,内层着装快干内衣裤必不可少。

其次,头部的保暖防护非常重要,因为暴露在外,很容易引起快速失温,一定要准备保暖的帽子、手套、围巾等。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加速散失。

第三,在户外如遭遇失温现象,要学会就地取材以便增温。

第四,作为重症医学科医师兼跑者的我,提示大家,失温关键在于预防,一旦遭遇失温,迅速、有效、理智地做出应对能赢得宝贵的时间。

(作者系北京和睦家医院ICU医生、医师跑者)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