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东校区中轴线上,伫立着一座20世纪50年代的苏式建筑,绿藤盘绕,古朴宁静,这就是中国科大校史馆。1300余平方米的展厅里,一件件科学家手迹、论文或科研仪器设备等珍贵实物、图片和档案资料,向观众展示着中国科大源于“两弹一星”的建校历史,讲述着一件件感人至深的科学家故事与科教报国的往事。
群星汇聚,共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大学
在中国科大校史馆里,陈列着7份特别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指导教师一栏,赫然写着于敏、彭桓武、陈芳允等名字。华罗庚、赵九章等亲笔书写的论文评语,也如星辰般点缀其间。相邻展柜中,严济慈的手写笔记、郭永怀的《边界层理论讲义》、伊蕾娜·居里夫人亲笔签署的杨承宗博士毕业证,以及钱学森登载在《人民日报》的文章等珍贵实物,共同诉说着“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与科学大家全力培育科学技术接班人的往事。
中国科大是由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建的新中国第一所多学科新型大学,肩负着为“两弹一星”工程培养前沿尖端科技人才的重任。
建校初期,学校13个系的首任系主任分别由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杨承宗、华罗庚、贝时璋等著名科学家担任;而钱三强、彭桓武、陈芳允、程开甲、杨嘉墀、陈能宽、于敏等众多“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及知名科学家,也相继成为中国科大兼职教授。这些声望卓著的科学家不仅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更是亲自制定教学计划、编写讲义,并登台授课、指导学生做科研实验,将知识的火炬传递给青年学子。
一张特殊毕业证,展示钱学森严谨治学精神
在中国科大建校初期,学校实行五年制本科教育。然而,校史馆里陈列的一份毕业证上,却写着“学习5.5年”。这份特殊的毕业证属于1958级力学和力学工程系首届毕业生,其背后流传着一个严师出高徒的故事。
当年,作为力学和力学工程系首任系主任,钱学森组织了力学和力学工程系1958级学生“火箭技术概论”课程期末开卷考试,结果仅有70%的学生成绩及格。他对及格率很不满意,认为同学们的数理基础还不够扎实,需要回校补课。因此,力学和力学工程系1958级学生多留校半年,重新学习“力学”和“高等数学”课程。
这届毕业生虽然晚了半年毕业,但是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受益匪浅,200人中已诞生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而那份特殊的毕业证书,正是钱学森先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育人精神的生动见证。
中国首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见证中国核物理事业的飞跃
在中国科大校史馆展品中,一台科学仪器格外引人注目——赵忠尧先生亲手研制的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1960年,赵忠尧将这台科研设备慷慨捐赠给学校,用于核物理专业的教学实践。这台加速器的诞生,承载着一段传奇而曲折的历史。
1946年,当美国在太平洋进行原子弹试爆时,我国核物理学家赵忠尧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科学家代表,目睹了那震撼人心的景象,他深刻认识到: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子核物理事业。
而迈出这项事业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为了用仅有的12万美元购置费,完成价值40万美元的加速器采购任务,赵忠尧开始了一段“曲线救国”征程。他辗转美国多地采购零部件,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加速管制造技术,甚至在美国著名实验室“打工”,只为换取技术资料和零部件。1949年,赵忠尧费尽周折,将积攒30多箱的加速器部件和实验器材带回了祖国,这些器材成为了新中国核物理事业的“火种”。
回国后,赵忠尧立即投身于中国核物理事业。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从电子加速器整体设计,到亲手制造部件、配制焊药,最终在1955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这是中国核物理事业的一次重大飞跃。
“墨子号”量子卫星,见证我国量子通信“从0到1”的跨越
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中国科大校史馆中的“墨子号”量子卫星1∶1模型,向大家讲述着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在量子信息领域多年来的科研奋斗历程。
1996年,从中国科大硕士毕业的潘建伟到奥地利攻读博士学位,他立志在中国建一个世界领先的量子实验室。7年后,在许多专家对自由空间量子通信还心存疑虑时,他萌发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利用卫星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分发,而中国科学院果断予以了支持。
自此,量子实验团队在青海湖中心小岛开始了艰苦的地面实验。他们睡大通铺,把帐篷当工作间,夜里实验,白天睡觉。团队成员却苦中作乐,每天用有限的食材比拼厨艺,为紧张的实验增添了欢乐。
“墨子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制过程遇到了不少坎坷,但团队成员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问题,杜绝卫星“带病上天”,为“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方黑虎系中国科大档案文博院执行院长,兰荣系中国科大档案文博院副院长,卫怡凡系中国科大档案文博院工作人员)
==============================
打卡小贴示
中国科大校史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一、三、五14∶00-17∶30,每周六、日9∶30-17∶30。观众可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文博院”官方网站,或“瀚海档博”微信公众号公布的电话预约参观。
上一篇:如何挑选合适的冰雪运动装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