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上清古樟:道法自然千年盛

发布时间:2025-02-26 05:58:28 来源:科普时报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百亿,片中“阴阳、五行、修仙、炼丹、变身术”等道教元素被热议。道教源起东汉张道陵所创五斗米道(天师道),核心思想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近日,笔者前往“道教祖庭 天师故里”——江西龙虎山上清古镇访古樟。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潜心炼丹修道,“丹成龙虎现”,龙虎山因此得名,也开启了道教在中国近2000年的生长之路。

空中鸟瞰,上清古镇呈太极阴阳图形状,中间一条泸溪河,将上清集镇和对岸桂州村分隔,两岸古樟成荫。太极两边“鱼眼”,各有一棵千年古樟。一棵屹立古镇入口处,一棵位于桂州村东夏鼎墓碑旁。

张道陵为推广道教,由赣入川。三国年间,其第四代孙张盛携印、剑、经箓返回龙虎山,在上清建府定居,道统传袭至今1900多年,历65代天师,成为和山东曲阜孔氏家族并称的“南张北孔”两大世家之一。

天师府内,植有七棵古樟树,呈北斗七星排列,分别名为:阳明、阴精、真人、玄冥、丹元、北极、天关,合称“七星樟”。七星樟,长者800多岁,少者600多岁,平均年龄700多岁,如七位高道戍卫宫观。

漫步古镇,处处可见国家级、省级文保建筑,门前多伴古樟。长庆坊(当地人称朱老爷庙)前800多岁古樟,香火最旺。“朱老爷”为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名家之一朱丹溪,悬壶济世,颇受爱戴。

古樟树下设有上清土地庙,各路信众在此祭拜土地公土地婆、祭拜古樟树、祭拜朱老爷,祈求添福添寿。年年岁岁,绵延不绝。

==============================

延伸阅读

江南无樟不成村

作为一个南方人,从来没有想过要专门去“读”樟树。它的样子、它的气味,熟悉如家人,从儿时相伴至今。

樟树,广布长江以南。中国有84座村庄以樟树命名,37个城市把樟树定为市树。江南一带,无樟不成村。许多村落口,都有古樟树,甚至是古樟树林。仅江西省,就有近6万株古樟树。

江南多樟,也多戏台。跟人约地点,最确定的坐标:村口大樟树或村里大戏台。有些村落,樟树和戏台都临河,就有了鲁迅笔下的社戏场景。这个江南出生的孩子,原名周樟寿,祖父希望他像樟树一样长寿且成材。

还有张爱玲的《更衣记》中写道:“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一代代人都有自己的大樟树记忆。外公说:“我做萝卜头(赣方言‘孩子’)时,村头那棵大樟树可以放一张八仙桌进去,中间可以藏千斤谷。我们曾经放绳梯下去找人。”妈妈说:“我小时候,还在那儿捉过迷藏。”

笔者的记忆里,满是樟木芳香。从前,南方姑娘出嫁,父母会为她置办些樟木箱子和樟木衣柜、脸盆架等家具陪嫁。外公做过木匠,小时候笔者常看他干活。妈妈则很喜欢在柜子里放些樟脑丸驱虫。每年暮春初夏,正是樟树开花时,“白水汪汪满稻畦,樟花零落遍前溪”,空气里都是清甜的香。

(作者系博物创作者、自由撰稿人)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