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深情意,启智开民惠万代;
数学传播无量功,栽桃植李德千秋。
惊闻科普大家李毓佩先生仙逝,《科普时报》“青诗白话”专栏作者苏青写下一幅挽联哀悼,随即又发信告我添一横批:毓恩佩德。
此刻,我脑海里闪现的是李毓佩先生出版的第一本科普书——《奇妙的曲线》,它也是少年时代的我第一次读到的先生作品。过后不久,我又在《少年科学画报》上见证了李氏数学童话的首次亮相,对《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印象尤深。接着,《零王国历险记》《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铁蛋博士》《爱克斯探长》陆续登场……
那时,何曾会想到,40年后,2019年11月8日,“致敬科普前辈 书写奋斗新篇——李毓佩科普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我作为当年的小读者受邀担当了研讨会主持人,有了一个庄重的机会向这位科普前辈表达感激和敬意。当天的《科普时报》,则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文章《李毓佩:孩子们心中的“数学爷爷”》。
就创作类型而言,李毓佩的大部分数学科普作品属科学童话。这是我国科学文艺中的一个独特品种。它是童话,又富含科学知识;既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张扬他们的想象力、开启逻辑思维,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因而也是有助于孩子们的科学启蒙、提升他们科学素养的重要阅读文本。
早期的科学童话,题材多以表现动植物生活习性为主,著名的有如《小蝌蚪找妈妈》《小伞兵与小刺猬》等。李毓佩数学童话可谓别具一格,它寻求表现的是数理基础知识和高新科技知识,“让数学像童话故事一样好看”。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形象”都是数字。这,我以为堪称创举。
创作过程中少不了苦思冥想,李毓佩最初有过这么一“想”:猫、狗都能拟人化,数字就不能吗?于是,他就在《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中设计了零国王、1司令、π司令、√2参谋长等角色,还编撰故事让这些数字打起来。孩子们则在愉快的阅读中得以增长知识、明辨事理。后来,李毓佩的数学科普又从童话拓展至侦探、探险和斗智等几类故事中,并融入更多的数学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2020年10月31日,设在北京首钢园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举办了李毓佩工作室揭牌仪式。82岁的李毓佩亲临现场,真情道白:“20年前就有很多人说,你是数学老师,能够把这么抽象的数学知识写成童话,真是不容易。……我从事科普创作40多年了,看到科幻发展这么快,日新月异,非常了不起。科幻新人辈出,但数学科普童话创作方面却人才匮乏。需要年轻人赶紧跟上来呀。”
向孩子们心中的“数学爷爷”致敬!
上一篇:让学数学像侦探破案一样有趣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与科技网无关。科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